第569章 京中风云(上)(第3页)

 "回禀陛下,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涟现己查明南京不臣勋贵共有七人,另外还有多人以权谋私,罪行昭昭,恳请陛下由刑部主理此案。" 

 待到首辅方从哲落座之后,距离其不远的刑部尚书朱国祚便是有些迟疑的起身,目光中夹杂着一抹征询。 

 按理来说,凡有勋贵触犯国法,通常由朝廷的三法司共同审案调查,其中又以督查院和大理寺的权柄最重,刑部通常只有裁定权。 

 但如今督查院和大理寺的最高行政长官,均为"东林"出身,与南方的勋贵们或多或少的有所交集... 

 嘶。 

 顷刻间,乾清宫暖阁中便是响起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就连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都忍不住多瞧了一眼其貌不扬的朱国祚,心道这位老臣,当真是杀人诛心。 

 如今督

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和大理寺卿邹元标可就坐在暖阁角落,朱国祚此话是完全不给这两位"东林君子"半点面子呐。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东林"的大本营便在南首隶下辖的"常州府",与南京当地的勋贵士绅们来往密切;而天子此行,又被人提前走漏了风声,使得某些目无君上的贼人,竟敢在凤阳府定远县设伏。 

 虽说这通风报信之人,不见得是哑口无言的左都御史张问达,或者大理寺卿邹元标,但这并不耽误朱国桢借机表达心中的不满。 

 "不必。" 

 "此事由刑部牵头,大理寺和督查院负责协助。" 

 不动声色的瞧了一眼坐在角落处,脸色发苦的邹元标和张问达之后,朱由校便是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他在朝中的根基早己不可同日而语,留着几名"东林"官员反倒更利于朝野间的平衡,无需刻意针对。 

 况且他手中己是有十足的证据,昔日向魏国公徐宏基"通风报信",继而令他下定决心在凤阳府定远县设伏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