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那一刻的美好(第2页)

 乱世纷争中,他要让两个儿子在激烈的角逐中展现光芒万丈。 

 两人举起酒碗对饮,随后陈枫大笑着离开,留下李华独品酒液入火腾跃的那一幕。火焰高涨,他坚定走出帐篷。 

 但无人觉察,额头满是汗水的他己经感到巨大的压力和艰难。 

 陈枫走向另一处地方时神情泰然自若,目光闪烁思索: 

 『杨德祖不在了,李先生尚存于洛阳。他一定会助我一臂之力,他会帮我赢回甄姐姐的支持。这是一定的……』 

 这一刻,陈枫脑海中闪过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天陈平婚后不久犯下过错引得父怒。躲在院中的甄宓请求陈植来解围。她头戴风帽从花草后缓缓而出的样子永远烙印在他心底。两人的视线交汇那一瞬充满了真诚而又深刻的感情。 

 子建心中始终难忘那次遇见,当时宓姐温言道:“西公子,你可向丞相求情,饶过你二哥吧。” 

 面对这番问话,子建己不记得自己的回应如何。只是在他反问道:“你自己……过得还好吗?二哥对你好吗?姐姐的眼中为何藏着那般沉重的寂寞?”时,宓姐泪目却依然勉强笑出。 

 接下来的话更加触动了子建。“若是烦闷了,姐姐能来找我聊聊吗?放心,我只是希望能和姐姐一起吟诗作赋、抚琴解忧。我以为人们心底那份孤寂总会有些共鸣之处。” 

 凝望眼前风姿卓越的年轻公子,宓姐最后答道:“女子一生无法主宰命运,荣辱皆取决于他人,若得以平安便是感激不尽。希望公子不要被私情所累,应专心为前程拼搏一番。” 

 这句话中的“一生命运难主,苦乐尽在别人”令子建彻底领会。为了帮助宓姐摆脱这种无能为力的命运、使她获得些许自由与快乐,他必须在这场较量中勇敢迈出一步! 

 此刻,子建不禁轻声呢喃着:「宓姐,你总劝我报

效国家。但在心中,慰藉你的孤独同国之大业同等重要。」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白绫——那是宓姐赠送给他又由自己回礼的一物。而回赠的这块白绢上写着他自己所创作的一首《明月照高楼》: 

 “明月楼高,光流荡。愁云思妇悲余,徘徊浮沉各有时……唯愿成西南劲风,长入君心,奈君意冷,妾何托? 

 诗缘于情感而生绮丽。 

 这首诗倾诉着他对宓姐深深的眷恋与理解,更是对彼此内心孤寂的真实写照。 

 襄阳城楼夜色中火把映照如白天,北面隔河樊城黯然凄凉。站在江风中的士仁和芳弟二人感慨万分。 

 当年孔明曾计划夺取荆州未得成功;然而,士仁早己熟识襄阳的地形布局,成为此次战略的关键部分。如今他们攻破了重城,士仁更显英武非凡,在滔滔江水面前指点江山,侃侃道起这片土地的往事传奇。 

 远处荒岛上隐约可见陈旧屋舍痕迹的黄家湾让两人大为好奇——那里曾是岳父家宅所在之地。士仁回忆往昔种种细节,描述地极为详实,并引来了身旁同伴们的阵阵赞叹。 

 正此时,在不远处望塔里默默观察的羽哥心头一震,暗自思索着这些原本不以为意的手下竟如此有见地,甚至为未来的战术布置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于是放下骄傲,开始虚心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