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56章 玄奘的佛缘征途

大慈恩寺,这座长安城内的佛教圣地,殿宇巍峨,庄严肃穆。飞檐斗拱之间,彰显着千年古刹的厚重与庄严。寺内香烟袅袅升腾,梵音悠悠萦绕,信徒们虔诚地参拜,祈求着平安与福祉。

 青年玄奘身着朴素僧袍,于藏经阁中,就着昏黄摇曳的烛光,眉头紧蹙,全神贯注地研读佛经。彼时,佛教在中原大地开枝散叶,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之态。

 法相宗主张万法唯识,三论宗则强调诸法性空,各宗派对于教义的阐释分歧严重,相互争执不下。玄奘虽已将长安各大寺院的经藏翻阅殆遍,却在这纷繁复杂的学说里越发迷茫困惑。

 望着堆积如山的经卷,玄奘不禁长叹一声,喃喃自语:“佛法精妙,本应指引众生,可如今各派纷争,教义难明,到底何处才能寻得真经,解我心中疑惑?”

 旁边的小沙弥听到,轻声问道:“师父,您为何如此忧愁?”

 玄奘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我研习佛法多年,却发现诸多矛盾之处,各派说法不一,令人难以抉择。比如对于‘空’与‘有’的阐释,不同宗派竟有天壤之别,这让修行之人如何适从?看来唯有前往天竺,求得原典,方能拨云见日。”

 小沙弥又问:“天竺路途遥远,听说充满艰险,师父您不害怕吗?”

 玄奘神色坚定,答道:“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一切艰难险阻皆可克服。佛说众生皆苦,我若能求得真经,便能为众生寻得解脱之道,这点艰险又何足挂齿?”

 为了探寻佛教真谛,为大唐佛教正本清源,一个细雨如丝、雾气氤氲的清晨,玄奘背着简单行囊,悄无声息地混在出城的流民队伍中,告别了熟悉的长安。他身形清瘦,脊背却挺得笔直,目光坚定而炽热,透着决然与坚毅。

 城门处,守卫们盘查着过往行人,玄奘心跳微微加速,但神色依旧镇定,随着人群缓缓走出城门,踏上了未知的西行之路。

 出了玉门关,眼前便是茫茫无际的戈壁。烈日高悬,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滚烫的沙砾好似烧红的炭火,无情地灼烧着他的双脚。狂风裹挟着沙石,如凶猛的野兽呼啸而过,天地瞬间被昏黄的沙尘所笼罩。玄奘牵着一匹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的老马,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迈进。

 此时,干粮即将用尽,水袋也见了底,玄奘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对老马说道:“老伙计,咱们可得坚持住,前方定有生机。你我一同历经风雨,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刻放弃。”可老马只是有气无力地喷着响鼻,脚步愈发沉重。

 在这绝境之中,玄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不知走了多久,就在他精疲力竭、即将绝望之时,老马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突然奋力奔跑起来,带着他来到一处清泉旁。泉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玄奘喜极而泣,双膝跪地,俯身捧起清泉,大口大口地畅饮起来,那清凉甘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流下,滋润着他干涸的身心。

 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辛跋涉,玄奘终于抵达高昌国。高昌王麴文泰听闻大唐高僧到来,龙颜大悦,亲自率领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地出城迎接。

 城外,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他们身着盛装,手持鲜花,眼中满是对高僧的敬仰。王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

 高昌王满脸笑容,殷切地说道:“法师才学过人,若能留在高昌弘扬佛法,寡人愿举国尊崇,拜您为国师,让您尽享荣华富贵。高昌国的百姓都渴望聆听您的教诲,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向善道。”

 玄奘听闻,神色庄重,长跪于地,眼中泪光闪烁:“大王厚爱,玄奘感激涕零。但贫僧西行,只为求取真经,普度众生。此志坚定不移,望大王成全。大唐的万千信众在佛法的迷途中等待指引,我肩负着重大使命,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昌王眉头一皱,劝说道:“法师,这西行之路,艰险重重,九死一生,留在我高昌,同样能普度众生,何必去冒此风险?高昌国也可成为佛法的一方净土,您在此地,定能让佛法发扬光大。”

 玄奘抬起头,目光坚定:“大王,路途虽险,但为了佛法,玄奘万死不辞。若不能求得真经,玄奘心难安。况且,不同地域的佛法交流融合,方能让佛法更加博大精深。我此次西行,也是为了促进东西佛法的交流,让更多的人受益。”

 高昌王见他态度坚决,竟以断绝饮食相逼。一连数日,玄奘水米未进,形容愈发枯槁憔悴,可他的眼神却依旧明亮,始终坚守初心。期间,高昌王多次派人前来劝说,都被玄奘婉拒。

 高昌王的使者苦劝道:“法师,您何必如此执着,大王的好意您应该领会,留在高昌,您将拥有无尽的荣耀与舒适的生活。”

 玄奘不为所动,说道:“贫僧心意已决,恳请使者转告大王,玄奘西行之志,至死不渝。”

 高昌王最终被他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不仅同意放行,还赠送了大量的物资,包括金银珠宝、精美衣物、干粮清水,同时派遣了数位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护卫一路护送。

 玄奘感激不已,与高昌王结拜为兄弟,约定取经归来必定到高昌讲经说法。分别之时,两人紧紧相拥,眼中满是不舍。

 此后,玄奘踏上了更为艰险的旅程。他们来到了终年积雪的雪山脚下,仰头望去,山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