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70章 唐伯虎

苏州的清晨,温润的阳光穿过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一地碎金。16岁的唐伯虎身着洗得微微泛白却干净整洁的长衫,脚步轻快地在街巷中穿梭,细碎的光影在他身上跳跃。

 今天是秀才放榜的日子,他的眼神中满是自信与期待。站在张贴榜单的墙前,周围的嘈杂声瞬间消散,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榜单首位——唐伯虎。

 那一刻,他的心猛地一颤,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与议论,“这唐伯虎年纪轻轻,竟如此厉害!”“是啊,日后必成大器!”

 这时,同窗好友李明满脸羡慕地凑过来,拍了拍唐伯虎的肩膀说:“伯虎,你可真是咱们苏州的骄傲,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兄弟我!”

 唐伯虎笑着摆摆手,“李兄说笑了,不过是侥幸罢了,日后咱们还得一起切磋学问。”

 周围的文人墨客们也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唐伯虎一一谢过,谦逊又不失风度。

 家中常常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与他探讨学问,他也总是热情相迎,侃侃而谈,毫不怯场,年少成名的他,已然成为苏州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

 时光匆匆,十余年转瞬即逝。弘治十一年,29岁的唐伯虎风华正茂,饱读诗书的他满怀壮志,踏入应天府乡试的考场。考场上,他笔走龙蛇,文思如泉涌,将平日里积累的学识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试卷上。

 放榜那天,天空格外晴朗,湛蓝如宝石,阳光洒在榜单上,“唐寅,解元”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唐伯虎站在榜前,周围的人纷纷投来祝贺与羡慕的目光,好友祝枝山兴奋地飞奔而来,用力拍着他的肩膀:“伯虎,我就知道你定能高中!今晚我在醉仙楼摆酒,咱们好好庆祝一番!”

 当晚,醉仙楼里热闹非凡,灯火辉煌,文人雅士们纷纷举杯,为唐伯虎的佳绩庆祝。酒过三巡,祝枝山笑着说:“伯虎,你这才是个开始,往后入朝为官,定能平步青云,大展宏图!”

 唐伯虎端起酒杯,眼中闪烁着光芒,“枝山,借你吉言。我也盼着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效力。”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醉仙楼里满是欢声笑语,唐伯虎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心中满是对未来仕途的憧憬,仿佛锦绣前程正等待着他大步迈进,他想象着自己在朝堂上施展才华,为国家贡献力量,成为一代名臣。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悄然转向。第二年,唐伯虎满怀壮志奔赴京城参加会试。在京城,他结识了江阴举子徐经。徐经家境殷实,对唐伯虎的才华极为钦佩,两人常一同出入各种文人聚会,谈诗论道。

 一日,在一处文人雅集上,徐经指着一幅古画,对唐伯虎说:“伯虎兄,你看这画中意境,我总觉得差了些灵动之气,你怎么看?”

 唐伯虎微微眯眼,仔细端详后说道:“徐兄所言极是,这画技法虽高超,但神韵不足。作画如做人,需有真情实感,方能赋予作品灵魂。”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他们一同拜访京城的名师大儒,在书房中,与大儒们围坐一团,就经史子集的见解热烈交流,时而点头赞同,时而激烈争论。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科场舞弊案,如暴风雨般将唐伯虎卷入深渊。只因他与徐经交往密切,便被无端牵连其中。尽管最终查无实据,但他还是被黜充为吏役。听到这个消息时,唐伯虎只觉天旋地转,满心的悲愤与不甘。

 在客栈里,徐经满脸愧疚地对唐伯虎说:“伯虎,是我连累了你,若不是与我交往过密……”

 唐伯虎摆摆手,苦笑着说:“徐兄切莫自责,这是命运弄人,与你无关。只是我一心追求仕途,如今却遭此变故,实在难以接受。”他在京城的客栈中,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久久不语,心中五味杂陈,自己一心追求学问,渴望在仕途上施展抱负,如今却遭此污蔑。最终,他毅然决定,耻于为吏,愤而归乡。

 回到苏州的唐伯虎,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对着曾经读过的书卷发呆,心中满是苦涩与迷茫。科举的重创,让他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