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80章 利玛窦(第2页)

 徐光启认真思考后说:“‘点’字简洁明了,能体现其在数学中表示位置的概念,甚好。但像‘line’,译为‘线’,是否能让学子们准确理解其在几何中的含义呢?”

 利玛窦皱眉思索片刻,说:“或许我们可以加以注释说明,‘线’在几何中是由点运动而成,有直线、曲线之分。如此,或许能帮助学子理解。”

 徐光启点头:“有理,我们就这么办。”

 翻译工作之余,徐光启还邀请利玛窦到自己的农田中,一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徐光启说:“利先生,我中华以农立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但近年来,时常面临一些种植难题,不知西方可有相关经验?”

 利玛窦仔细观察着农田,说道:“西方在农业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比如合理的轮作方式,能保持土壤肥力。还有一些灌溉技术,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徐光启眼前一亮:“愿闻其详,还请利先生不吝赐教。”

 利玛窦详细地介绍起来,徐光启认真记录,两人交流得十分投入。

 最终,他们确定了诸多沿用至今的数学术语,如“几何”“点”“线”“面”等,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利玛窦不仅传播西方科学知识,还将西方的天文历法介绍到中国。他向明朝官员展示了先进的天文仪器,讲解了哥白尼、伽利略等西方天文学家的理论。

 一次宫廷宴会后,一位明朝官员在观赏了利玛窦带来的天文望远镜后,惊讶地说道:“这西方之天文观测方法,与我中华传统有所不同,但其精准度令人惊叹。”

 利玛窦回应:“我们西方的天文学,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确有其独到之处。希望能与贵国学者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且这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更远、更清晰的天体,对天文研究大有裨益。”

 官员摸着下巴,思索片刻:“虽这仪器奇妙,但我中华也有自己的天文历法,传承千年,岂能轻易被替代?”

 利玛窦微笑着说:“我并非要替代贵国的天文历法,只是希望能相互借鉴。贵国的天文历法有许多宝贵经验,我们西方的天文学也有新的发现,相互融合,必能推动天文之学的发展。比如,贵国对天文现象的长期观测记录,对我们研究天体运行规律就有很大帮助。”

 官员微微颔首:“话虽如此,但贸然引入西方之法,恐生混乱。”

 利玛窦诚恳地说:“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先从小范围的交流合作开始。比如,我们可以一起观测天象,对比中西方法的差异,取长补短。这样既能保留贵国传统历法的精华,又能吸收西方的先进知识。”

 官员思考了一会儿,说:“容我向上禀报,再做定夺。不过,利先生的一番话,倒是让我对西方天文学有了新的认识。”

 之后,利玛窦还被邀请到钦天监,与监正和一众官员一同观测天象。

 钦天监监正指着夜空说:“利先生,你看那北斗七星,我中华对其研究已久,知晓其在辨别方向和确定季节上的作用。不知西方对此有何见解?”

 利玛窦观察后说:“在西方,我们也关注北斗七星,并且通过对它及其他星座的观测,来研究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星座,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宇宙。”

 一位年轻官员好奇地问:“利先生,那西方是如何确定时间的呢?”

 利玛窦耐心解释:“西方有较为精确的计时仪器,如自鸣钟,它通过机械装置来计时,比传统的漏刻等更为准确。”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对西方天文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遭遇了来自传统保守势力的质疑与反对,一些人认为他的传教活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一次文人雅集上,一位保守的儒士拍案而起,愤怒地指责利玛窦:“尔等外教之人,宣扬异教,蛊惑人心,实乃我中华之患。我等儒家学说,历经千年,教化万民,岂是尔等可随意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