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进学(第2页)
晨光依旧准时洒落在书房,开启又一日的课业。老师如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引导着众人学习《论语》。当进行到背诵环节时,溥仪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能力。老师只见我微微闭眼,稍作凝神,便流畅地将一整章节背诵而出,不仅一字不差,且节奏把握精准,韵味十足。
我的记忆速度和准确性让老师大为惊讶,要知道,这其中不少内容即便对于成年人来说,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记全,可溥仪却轻松达成。背诵完毕,溥仪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看向老师,仿佛在等待新的挑战。老师满脸欣慰,不住点头,眼中满是惊喜与赞叹:“皇上天资聪慧,这记忆能力着实令人惊叹,如此学习进度,实乃我大清之幸啊!”
在对经文的理解探讨上,我更是见解独到。我结合当下局势与自身经历,将那些古老的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谈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时,溥仪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治国理政中德行的重要性,从宫廷内的人事管理,延伸到国家治理的宏观层面,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同龄人,甚至许多成年人都难以企及。老师听得入神,不时露出赞赏的笑容,心中感慨,这非凡的领悟能力,日后必能成就大事。
书法课上,溥仪挥毫泼墨,笔锋游走间尽显功底。我笔下的字,笔画刚劲有力,结构疏密得当,既有颜真卿楷书的雄浑大气,又不失柳公权书法的骨力劲健。一撇一捺,尽显风骨,与我稚嫩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老师在一旁看着溥仪写字,不禁感叹:“皇上这书法,短短时日便有如此精进,运笔力度与字体神韵皆有大家风范,假以时日,必能自成一派。” 看着溥仪在学业上全方位的飞速进步,老师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坚信这位少年天子定能肩负起振兴大清的重任 。
身为溥仪,坐在这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看着面前摊开的四书五经,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别样的思绪。回想起前世,凭借着努力我都能考上211、985顶尖大学,如今面对这些知识,又怎么会被难住呢?毕竟现在我年纪尚小,有着大把的时间去钻研,还有着一众名师悉心培养,这可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习传统经史子集时,尽管这些内容在前世接触得并不多,但我却充满了十足的干劲。就拿《论语》来说,诵读时,我全身心投入,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文化的种子,被我用心播撒进心田。我深知,这些经典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下,那些晦涩的文字渐渐鲜活起来,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领悟着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道理。
外文课程开始了,看着那一个个陌生的字母和符号,我没有丝毫畏惧。前世学习外语的经验让我明白,只要掌握了方法,肯下功夫,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跟着老师的发音,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努力让自己的语调更加纯正。想到通过这门语言,我能与世界接轨,了解西洋诸国的文化、政治与科技,心中便充满了期待。
西洋学科的学习同样令我着迷。数学里复杂的公式、物理中奇妙的现象、化学里神奇的变化,都像是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在这些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前世积累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让我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遇到难题时,我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易退缩,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反复钻研,直到找到答案。我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决心,一定能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为大清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伴读们初接到进宫陪皇上读书的旨意时,伴读们的心里满是忐忑,只当这是个苦差事。听闻宫廷规矩森严,伴读稍有差池便可能惹来大祸,溥佳怀着这样的担忧踏入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