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塑造工业体系(下)(有那啥)(第2页)
工作母机说白了就是机床。
车床,通过旋转工件,用刀具进行切削外圆、内孔、螺纹等;铣床,用旋转刀具对工件进行平面、沟槽、齿轮等加工;钻床,很好理解,用来钻孔、扩孔、铰孔等;磨床,通过砂轮对工件进行精密磨削。
还有用来加工大型工件上的精密内孔或复杂型腔的镗床和用往复运动的刀具加工平面的刨床。
再升级就是数控机床了,再再升级就是黑箱了?
除了机床还有特种加工设备和其他专用机床。切割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切割机。用来制造齿轮的滚齿机、插齿机、磨齿机。冲压、锻造设备的压力机;用于钣金弯曲成型的折弯机;塑料成型设备的注塑机。
“我认为将工作母机与标准化的结合,是高效运作的核心,两者互相叠加。工作母机是生产的工具,而标准化则是确保这些工具能够稳定、高效运行的准则。只有当标准化建立起来,我们才能确保每一台机床、每一个零件的规格一致,真正实现零部件的互换性,提升生产效率。”
达克乌斯顿了顿,随后进一步解释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车床等机床的刀具安装接口必须实现标准化,要做到通用。在制造车床时,我们就要提前制定好标准,统一刀具与主轴的锥度配合尺寸。这样一来,工人便可在不同机床上快速更换钻头、铣刀,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他轻轻叩了叩桌面,继续道。
“目前,我们的所有零件几乎全是手工件,这意味着螺钉、螺栓的尺寸必然混乱,这将直接导致机械维修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螺纹标准,统一螺纹角度、螺距、牙型,让所有机床按照相同的标准加工螺纹零件,实现机械零件的互换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瓦尔祭司们不自觉地开始点头,他们本就擅长锻造,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远比普通工匠更快。当理论与实践结合,他们已深刻认识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达克乌斯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随后加重语气道。
“螺纹标准,实际上就是标准化核心要素的完美体现,它具备了统一规则、适用范围和动态更新三大关键特征。统一规则能够确保所有零部件按照相同的标准制造,避免出现兼容性问题;适用范围意味着标准化必须覆盖所有关键领域,而不仅仅是某几个环节;而动态更新,则是为了让标准能够不断优化,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工业需求。”
他停顿片刻,扫了一眼在场的人,随后缓缓说道。
“当标准建立后,我们才能进行真正的流水线化生产,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为大规模制造模式奠定基础。”
他举起一只手,指尖在空中比划了一下,轻轻点了点桌面。
“就拿蒸汽机举例,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图纸。然后,我们要让图纸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标准化,将气缸、活塞、连杆等关键部件的尺寸统一,并规定明确的公差范围,比如将气缸的内径公差严格控制在一定数值内。”
“但仅仅有图纸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精密镗床。只有高精度的镗床,才能批量生产符合标准的气缸,确保活塞与气缸之间的密封性。”
他的手掌缓缓向下压了压,语气低沉而有力。
“当我们完成这一过程后,我们就能把蒸汽机的制造流程进一步细分,把整个生产过程拆解成铸造、镗孔、装配等一系列标准化工序,这样一来,工人们就能按固定流程操作镗床、铣床,进行流水线化生产。”
他看向瓦尔祭司们,目光深邃。
“而当这一切都完成后,我们便再也不需要依赖那些手工锻造的技艺,工业生产将彻底取代手工制造,从定制模式,正式迈向真正的工程模式!”
卡拉希尔一直在认真记录,他的表情很专注,他的笔尖快速滑动,几乎没停过。
“届时,蒸汽机的单台生产周期将从数月缩短至几周,而零件的互换性,也将使维修成本大幅降低。”他一边说着,一边摆弄着餐具,他将餐具当成了蒸汽机的零部件,“这标志着,我们正式从『工匠模式』向『工程模式』过渡,我们将不再依赖个别大师的经验和精湛的魔法,而是依赖精准的标准化流程,真正实现流水线生产的伟大变革!”
这番话说完,整个餐桌便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安静。
明目的瓦尔祭司们眼中的神采愈发明亮,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达克乌斯描绘的工业蓝图中,仿佛已经能看到那一个未来,一个充满蒸汽与钢铁、精准与高效的未来。
整套天轴系统有核心部件,1根分段连接的天轴、根据工厂布局进行适配的支架、每台机器对应的皮带轮、根据长度距离调整的传动带。辅助部件就是轴承、紧固件和平衡块等。核心部件和辅助部件加起来大约有50-100个零件。
所以,瓦尔祭司们才报出了那么时间的工时。
蒸汽机嘛……工时更长,零件和流程更多。
他没拿天轴系统举例是因为天轴系统更偏向diy化,当然,也有别的例子可以举。
工业时代早期,枪支零件依赖手工修配,无法批量维修。工作母机革新和标准化建立后,零件的尺寸误差近乎消失,只有肉眼可不见的公差,这实现了枪支零件互换,战场维修效率大幅提升,推动可互换零件制造理念普及。
铁轨更是如此,最早的时候轨距混乱,列车无法跨线运行。直到标准化轨道轧制机床出现,也就是轧辊机。统一生产斯蒂芬森轨距,也就是1435毫米宽钢轨,促进跨国铁路网互联互通,宽钢轨的应用就是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的典范。
在达克乌斯看来,那些水力锻锤之类的所谓穿越者宝具不过是雕虫小技,真正的大道,是标准化。当然,条件摆在这呢,他有女术士和瓦尔祭司体系作为支撑,或许再来一个,会比他做的更好?
在他前世的世界,标准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无数次试错和改进,一步步完善出来的。而如今,在他的推动下,纳迦罗斯的工业体系直接弯道超车,在工作母机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标准化的框架却已经率先搭建起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的工业生产不会经历那些冗长而低效的手工锻造时代,而是直接进入精密制造阶段;意味着他们不会浪费数百年去摸索,而是一步到位,让整个工业体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高效、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而是一场彻底的思维模式转变。
米库姆听着达克乌斯的讲述,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他的思绪在高速运转,试图将这些概念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片刻后,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还是需要我们先手工制造零件,将零件组装成机床?然后再建立标准化,让机床生产出标准化的零件,最终再用这些标准化零件去组装出标准化的机床?!”
最初,他的语气里还带着些许不确定,但随着话语的不断成形,他的声音逐渐变得坚定,仿佛脑海中那层模糊的迷雾被彻底拨开。
“是的,就是这样!从工匠模式彻底转向工程模式,而我们,也将从工匠,转变成您口中的……”
他顿了顿,仿佛在咀嚼这个新概念,随即眼神一亮,语气铿锵有力地说道。
“工程师!”
“不对,是,高级工程师!”达克乌斯笑着伸手指向米库姆,声音中带着难得的欣慰与欣赏。
这一次,整个餐厅都弥漫着一种快活的氛围。
瓦尔祭司们相互交换着眼神,彼此间的兴奋和震撼无需言语,他们已经隐隐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伟大时代的起点。他们的名字,将被铭刻在未来工业体系的基石之中。
达克乌斯笑着瞥了马雷基斯一眼,想看看这位纳迦罗斯之王对此有何感想。然而,马雷基斯始终保持着冷峻的姿态,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显然对这些学术讨论并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