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归乡(第2页)
\"你认识我父亲?\"
\"我是周远,去年来的支教老师。你父亲的事迹,村里的老教师经常提起。\"
心怡的父亲曾是村小学的校长,十年前因救落水学生不幸去世。这也是她离开家乡的原因之一。
\"原来你是支教老师。\"心怡肃然起敬,\"这么晚还在工作?\"
周远笑了笑:\"孩子们明天有测验,我得把试卷批完。要进来坐坐吗?\"
心怡走进教室,发现虽然设施简陋,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和奖状,角落里还有一个小书架,摆满了图书。
\"这些书\"
\"大部分是我从城里募捐来的。\"周远给她倒了杯茶,\"村里孩子课外读物太少了。\"
心怡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刚才看到操场上的篮球架都快倒了,孩子们怎么上体育课?\"
周远苦笑:\"基本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篮球架去年就被风刮歪了,一直没钱修。\"
两人聊了很久。心怡了解到,周远是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本来有机会留校任教,却选择来偏远山区支教,已经坚持了三年。
\"为什么不回城里?\"心怡忍不住问,\"以你的学历,在城里学校教书待遇会好很多。\"
周远看着窗外的夜色,轻声道:\"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我刚来时,五年级有一半学生认不全拼音。现在他们都能写简单的作文了。这种成就感,是城里给不了的。\"
那一刻,心怡在这个陌生男子身上看到了一种与自己相似的坚持。或许,他们能成为改变这个村庄的伙伴。
第二天一早,心怡就开始了她的调研工作。她走遍村里的每一户人家,记录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她测量道路,绘制地图,拍摄照片;她查阅县志,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一周后,当她把一份详尽的《云岭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放在刘长福面前时,老村主任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这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是的。\"心怡的眼睛因熬夜而泛红,但眼神异常明亮,\"根据我的调研,咱们村最适合发展高山有机茶。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他们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另外,村里的古民居保存完好,可以开发民宿旅游\"
刘长福翻看着厚达五十页的方案,突然抬头问道:\"心怡,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怡沉默片刻,轻声道:\"刘叔,你还记得我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吗?\"
刘长福眼眶一红:\"记得。老蓝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看到村里通上公路,没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山。\"
\"我想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心怡的声音有些哽咽,\"而且,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城市不缺我一个设计师,但家乡需要每一个愿意回来建设的人。\"
刘长福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方案:\"好!明天我就带你去县里汇报。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你得有心理准备,可能会碰钉子。\"
心怡笑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心和韧性。\"
离开村委会,心怡直接去了村小学。她想和周远商量改善学校条件的事。刚到校门口,就听到一阵争吵声。
\"周老师,我家强子不念书了!\"一个粗犷的男声吼道,\"念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张大哥,强子才十二岁,他现在出去能干什么?\"这是周远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他上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一,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读书?读书能当饭吃?你看看村里那些大学生,有几个混出头的?还不如去工地搬砖,一个月能挣三四千!\"
心怡快步走进校园,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农民正拉着一个瘦小的男孩往外走,周远拦在他们面前。
\"这位大哥,请等一下。\"心怡上前说道,\"我是蓝心怡,省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
男人狐疑地看着她:\"你就是老蓝家的闺女?听说你从城里回来了?\"
\"是的。\"心怡蹲下身,平视着那个叫强子的男孩,\"你喜欢读书吗?\"
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又害怕地看了父亲一眼。
\"张大哥,我也是咱们村出去的。\"心怡站起来,诚恳地说,\"正因为读了书,我才能有今天。强子这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出息?\"男人冷笑,\"你看看咱们村,年轻人都跑光了,剩下些老弱病残。就算读了大学,谁还愿意回来?\"
心怡直视着他的眼睛:\"我回来了。而且我保证,用不了几年,咱们村会变得不一样。到那时,强子学成归来,正好赶上家乡发展,不是比现在出去打工强多了吗?\"
男人将信将疑:\"你说真的?\"
\"我可以立军令状。\"心怡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三年内村里没变化,我亲自送强子去城里最好的中学,学费我出!\"
这番话震住了男人。他松开儿子的手,挠了挠头:\"那那就再念两年看看?\"
\"谢谢爸!\"强子高兴地跳起来,跑回教室去了。
男人走后,周远长舒一口气:\"谢谢你。强子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生,要是就这么辍学就太可惜了。\"
\"不用谢,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心怡望着简陋的校舍,\"周远,我想把改善学校条件作为第一个项目。孩子们是村子的未来。\"
周远眼睛一亮:\"真的?可是村里不是要先修路和发展产业吗?\"
\"教育是根本。\"心怡坚定地说,\"而且,改善学校相对容易,见效快,能让村民看到希望。\"
两人站在操场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两颗年轻的心因为同一个目标而靠近。
接下来的日子,心怡忙得脚不沾地。她白天跑县里各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晚上熬夜修改方案。周远则组织村民义务劳动,修补校舍,平整操场。
一个月后,当县教育局的领导来村小学考察时,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破旧的教室粉刷一新,歪斜的篮球架换成了新的,操场上的杂草被清理干净,还画上了标准的跑道线。
\"这些都是村民自愿出工出力做的?\"教育局副局长惊讶地问。
\"是的。\"心怡指着正在操场边挖排水沟的村民们,\"大家为了孩子,干劲十足。\"
最终,县里决定拨款二十万元用于云岭村小学的改造升级。消息传来,全村欢腾。这是多年来云岭村获得的最大一笔政府投资。
庆功宴上,刘长福喝得满脸通红,拍着心怡的肩膀说:\"闺女,我小看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心怡以茶代酒,谦虚地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她的目光穿过喧闹的人群,与站在角落的周远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
夜深了,村民们陆续散去。心怡和周远并肩走在回村的路上。五月的山风带着丝丝凉意,繁星满天。
\"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周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