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如懿传9完
太后寝宫外,我跪在冰冷的石板上,额头抵地。乾隆已经进去一个时辰了,没有任何消息传出。四周太监宫女屏息静气,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终于,宫门吱呀一声打开,福珈姑姑缓步走出。
\"瑞贵人,太后娘娘宣你觐见。\"
我双手微微发抖,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福珈进入内室。太后半倚在榻上,脸色苍白但眼神依然锐利。乾隆坐在一旁,面色阴沉如铁。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参见皇上。\"我跪地行礼,声音因久未进水而嘶哑。
\"起来吧。\"太后声音虚弱但清晰,\"瑞贵人,哀家问你,那本伪造的笔记,你可知是何人所为?\"
我心跳加速,这是个陷阱还是转机?我小心回答:\"回太后,嫔妾不敢妄言。但嫔妾确信,那绝非嫔妾笔迹。\"
\"哦?\"太后示意福珈呈上两页纸,\"那你看看,这两份字迹,有何不同?\"
我接过纸张。一张是我的真迹,用西洋笔写的诗稿;另一张是伪造笔记的摘抄,用毛笔写的。即使不看内容,笔触的差异也一目了然——西洋笔线条均匀,转折锋利;毛笔字则有明显的提按顿挫。
\"回太后,这两份字迹用笔不同。嫔妾平日多用西洋笔,而这份\"我指着伪造的笔记,\"是用毛笔写的。\"
太后微微点头:\"皇上,你听见了?\"
乾隆皱眉:\"母后,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瑞贵人无辜。她大可以故意用不同笔写字\"
\"皇帝,\"太后打断他,\"哀家活了六十余载,见过无数笔迹。一个人可以改变字体,但改变不了用笔的习惯。\"她指着伪造笔记上的几个字,\"看这"之"字的转折,这"心"字的卧钩——典型的馆阁体写法,必是常年习字之人所为。而瑞贵人\"她拿起我的真迹,\"这笔触干脆利落,毫无犹豫,显然更习惯硬笔。\"
乾隆接过纸张仔细对比,眉头渐渐舒展。太后继续道:\"更重要的是,哀家派人查过高贵妃近半年的字帖,与这伪造笔记的笔迹极为相似。\"
我心头一震。太后这是在帮我?为什么?
乾隆显然也有同样疑问:\"母后为何对瑞贵人之事如此上心?\"
太后深深看了我一眼:\"皇帝,你可记得你小时候,哀家给你讲过的那个"异星入命"的故事?\"
乾隆一愣:\"母后是说那个关于天降异人,可兴邦亦可丧邦的典故?\"
\"正是。\"太后轻声道,\"有些人,看似平常,实则非凡。用之得当,可助明君开创盛世;用之不当,则祸国殃民\"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瑞贵人,你说是吗?\"
我背后沁出一层冷汗。太后话中有话,她是不是猜到了我的真实身份?
\"嫔妾嫔妾愚钝,不敢妄解太后深意。\"我低头回答。
太后叹了口气:\"皇帝,此事就交由你定夺。只是记住哀家的话——非常之人,当以非常之法待之。\"
乾隆沉思良久,终于开口:\"瑞贵人,朕再问你一次。你可有预知未来之能?\"
这个问题如利剑悬顶。我该说实话还是继续隐瞒?太后意味深长的目光,乾隆探究的眼神,都在逼迫我做出选择。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赌一把:\"回皇上,嫔妾确实有时能预见一些事。但不是通过巫术,而是一种直觉。\"
乾隆眼中精光一闪:\"比如?\"
\"比如准噶尔部会再次叛乱,比如某些地区会有旱灾\"我谨慎地选择那些已经发生或无关紧要的\"预言\"。
\"还有皇后之死?\"乾隆声音陡然转冷。
我心头一颤:\"不那只是嫔妾见皇后娘娘气色不佳的猜测\"
\"皇上,\"太后突然插话,\"人死不能复生。眼下重要的是查明真相,还无辜者清白。\"
乾隆看看太后,又看看我,最终长叹一声:\"瑞贵人,朕姑且信你一次。但从此以后,不得再妄言未来之事,否则\"他没有说完,但话中的警告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