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费曼学习法(第2页)




    后来哲学家们热情邀请他去参加研讨会,会上费曼发现他们老提'本质物体'这个词儿。他心想:'这词儿肯定非常重要,要不怎么老说呢?'结果听着听着他发现不对劲,这帮人居然开始纠结'本质物体'的定义来了,讨论半天连这词具体指什么都没达成共识。



    这个时候,主持研讨会的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堆鬼画符,突然转头指着旁听的费曼问:‘你觉得电子算不算本质物体?’费曼反问:‘那砖头算不算本质物体?’,他本来是想先拿砖头这种常见的东西打个比方,再慢慢引导到电子上,结果没想到,这帮人吵成了一锅粥,有人说指具体某块砖,有人说指所有砖的共性,还有人说是脑子里对砖的抽象概念。



    费曼当时都听傻了,他这辈子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么多关于砖头的天才说法,这帮哲学家之前压根没琢磨过,像砖头这种再普通不过的东西,究竟算不算'本质物体',就光顾着在那儿云山雾罩地瞎扯,把没验证的想法越堆越高,最后硬生生搞出一套自说自话的哲学黑话体系……”



    听到这里,李老师完全被镇住了,不住地跟着点头。



    他原先对裴瑜的评价此时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已经完全收起了对“天才学习法”的轻视。



    李老师虽然看过费曼的《物理学讲义》,但是对这个费曼学习法还真是闻所未闻。



    不过他仔细一想,讲义的写作风格,确实跟裴瑜说的这套费曼学习法对得上号。裴瑜把物理学讲义的精髓给总结出来了,“先假设自己懂了—去验证—得到反馈—再验证—直到真正掌握”的思路很符合科研思想。



    裴瑜开始列系统知识库里的数据了:“光是听课,两周后只能记住5%的内容;自己看书好点儿,两周后的信息留存率有10%;看老师演示示范,留存率能涨到30%;跟同学讨论讨论,留存率能提高到50%;自己动手做实验,留存率高达75%;效果最好的是现学现卖教别人,两周后的信息留存率能达到惊人的90%。所以费曼学习法的效果远远好于传统学习方法,检验你有没有学会的最高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给别人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