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基础
聚宝山北麓,秋风习习。
这里是一处庞大的工地,木料石料砖瓦堆积如山,人来人往,搬瓦运木,担土负石,夯土筑墙,水泥厂、肥皂厂、被服厂、鞋厂,以及单独隔开的火药厂,一个个厂房正在建造,拔地而起。
自义军入驻南京城,总督府便投入大量资金,在南京城外适宜地址修建厂房,发展工业,繁荣经济。
只有工业,才能带动各行各业的兴盛,推动经济的发展!
水泥,建筑之基,文明之石。
整体性强、高强度、耐久性、防水性、防火性……
修路搭桥、建筑房屋,尤其是建造厂房……
这也是朱和垚念念不忘发展水泥的初衷。
水泥,石灰石与粘土高温煅烧而成,加上石膏,磨细后就是成品。
“大人,水泥厂建造好以后,每月可产水泥两百万斤,应能满足修葺城墙与建造道路所需。”
秦淮河边,堆满原料的工地上,南京知府刘文石,兴致勃勃向朱和垚禀报。
他之所以难以兼顾银行的事情,就是因为政务繁忙,光是这些工厂建造,就已经耗费太多精力。
李之芳急道:“工厂什么时候才能完工?何时才能投产?”
修建道路,建造厂房,以及建筑房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水泥。到了冬天,天寒地冻,许多建筑都要停下。
对于他来说,清军随时来攻,修葺城墙要塞,重中之重,这也是他一直寝食难安的原因。
他现在已是实实在在的“叛逆”,而且还是“江南贼首”朱和垚的未来岳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只能死心塌地辅佐女婿了。
“李大人,不用等厂房修筑完毕,大概要半个月,水泥就可以投产,用在城墙及要塞修建上。”
刘文石恭恭敬敬,估摸着说道。
李之芳是大人任命的江苏巡抚,职权上管不到南京的政事。不过李之芳是大人的泰山,无论义军中大小将领官员,都要礼让几分,他也不能例外。
“刘大人,增加人力,最好能早些投产,造出水泥!清军随时来攻,不可懈怠啊!”
李之芳郑重叮嘱道。
如今是秋末,没有多少政事,他苏州南京来回跑,不辞辛苦。
“李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一定尽力!”
刘文石连忙道。
朱和垚点点头,他看着周围的厂房修筑,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
生产水泥,首要是建造厂房,用于工业生产,发展经济。
相辅相成,则是道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的模式完全复制。
其次,城墙要塞炮台等的修葺修建,同样需要大量水泥。
次之,南京城内外街道,以及总督府治下所有的坑坑洼洼的土路(主要是官道),他都要一一修建。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许可以列一个五年计划,有条不紊推行。
“大人,军政庶务支出,军中的饷银,官员的俸禄,光靠火耗之利,恐怕远远无法支撑未来之计。与日本的贸易尚无进展,恐怕还要另寻他法。”
在其位,谋其政,对总督府庞大的银钱支出,李之芳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