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基础 (第2页)
修路搭桥,建造厂房,需要的银钱何止千万。银行的铸币只能顾及眼前,肯定无法顾及长期度之。但不兴建工厂,又没法谋财。
钱从那里来,这是总督府目前最大的掣肘。
“李大人所言极是!”
朱和垚点点头:“兴建厂矿,造船造枪,势在必行。以大人之见,如何筹集银钱?”
“大人,以下官之见,江南之地,多有士人在外为官,京城供职者比比皆是,不如颁下公文,使其向总督府捐纳,违者以“汉奸”论处。如此一来,必可解总督府燃眉之急!”
李之芳眼睛放光,朱和垚胸口如遭重击,他看着李之芳,一时愣住。
刘文石同样瞪大了眼睛,满眼错愕。
江南仕宦多如牛毛,为清廷效力者不知凡几。黄锡衮、叶方蔼、高士奇、毛万龄、昆山三徐、王鸿绪等等,只要拿这些江南仕宦开刀,何愁拿不到银子。
“大人,南京初定,拿江南这些豪族仕宦开刀,只怕会人心浮动?大人三思。”
刘文石心神不定道。
江南仕宦豪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杭州的黄洪钱顾四大家族,又如昆山戴叶王顾李五姓,勾连往复,牵一发而动全身。总督府一旦对江南仕宦豪族动手,难免引起动荡不安。
“总督府财政告紧,银钱短缺,向民间募集银钱,古以有之。大人刚入杭州,不也向杭州士绅募捐吗?如今总督府官员空缺不少,若是迫不得已,可让百姓捐纳,赐以官职,也无不可。”
李之芳不满道:“江南文人,有骨气者太少,唯以功名利禄为重。拿他们开刀,既可以充盈府库,也可震慑宵小,以正人心。要不然,督府需要那么多银子,从何而来?”
李之芳话里话外,似乎很不满意刘文石的小心。
这些江南读书人,一边为清廷出谋划策,享受富贵,一边在地方被士民所尊崇,名利双收。
就比如现在,义军破了南京城,前来投诚者寥寥无几。这些人似乎还在观望,想着左右逢源,为自己留条后路。
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朱和垚点头又摇头。
点头是同意李之芳对江南士族处置的看法。
对这些身在京城、享有既定利益的江南读书人及他们的家族,他似乎太过仁慈了。
但他又绝不能接受以捐纳的方法,来解决总督府财政不足的困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士民捐纳,的确可以弥补财政困难。但捐纳泛滥的结果,则是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捐纳得官的官员,多会选择收受贿赂,刮取民脂民膏,吏治一坏,盗贼四起,各种政治社会问题就会随之出现。
这不是饮鸩止渴,在找死吗?
“捐纳就算了,以后也决不能再提。要不然,我会被世人骂娘的。”
朱和垚看着刘文石,轻声问道:“南京的去辫令与废除缠足令,有张贴榜文吗?”
刘文石回道:“回大人,已经张贴榜文,传告四方百姓,但似乎效果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