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咸阳惊变,荆轲刺秦风云起(第2页)
咸阳宫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后,陷入了一片死寂。嬴政坐在王座上,大口喘着粗气,脸上满是愤怒与后怕。
秦轩单膝跪地,愧疚道:“臣护驾不力,让大王受惊,甘愿受罚。”
嬴政摆了摆手,声音低沉:“此事怪不得你,多亏你提前提醒且奋力护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嬴政站起身,在大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带着怒火,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传我命令,即刻集结大军,先攻燕国,一个月内必须兵临燕都,让燕王喜为他的愚蠢付出代价!”
朝堂之下,丞相李斯出列,拱手说道:“大王息怒,燕国此举实在可恶。不过,当下我军粮草调配、兵力部署还需从长计议,一个月时间是否过于仓促?”
嬴政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李斯:“丞相,你莫不是被这刺客吓破了胆?燕国竟敢行刺本王,此仇不报,我秦国威严何在?一个月,只多不少!”
李斯见状,不敢再言语,默默退下。嬴政又看向大将军王翦:“王翦,此次出征,你可有信心?”
王翦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臣定当全力以赴,踏平燕国,生擒燕王喜,为大王报仇!”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又颁布一系列指令,加强咸阳城的防卫,对六国在秦国的眼线展开清查,一时间,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为了确保攻燕计划顺利实施,嬴政与群臣日夜商议,制定详细战略。秦轩虽已向嬴政提醒过荆轲刺秦一事,但此刻仍积极参与战略谋划,凭借自己对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军事见解,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大王,燕国地势复杂,北部多山地,易守难攻。臣建议先派一支精锐部队从西路佯攻,吸引燕军主力西调,而后我军主力从东路突袭,直捣燕都蓟城。”秦轩指着地图,向嬴政和众臣详细阐述战略构想。
“此计甚妙,不过东路行军需穿越易水,易水之上的桥梁至关重要,若被燕军破坏,我军行军将受阻。”老臣蒙武提出担忧。
“蒙老所言极是,臣建议提前派遣工兵部队,秘密潜入易水附近,做好桥梁修复和加固准备,确保我军主力顺利渡河。”秦轩回应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愈发深入。嬴政认真倾听,不时提出问题,权衡利弊。最终,一套完善的攻燕战略初步成型:以王翦为统帅,蒙武为副将,率领二十万秦军出征燕国。同时,安排李信率领五万骑兵,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主战场,防止其他诸侯国趁机偷袭。
战略既定,粮草军备的筹备成为关键。秦国各地的粮仓、兵器库一片忙碌景象。秦轩主动请缨,负责监督粮草和兵器的调配工作。他往来于咸阳与各地之间,严格把控物资质量和数量。
在咸阳城外的一处粮仓,秦轩发现部分粮草因储存不当,出现霉变现象。他当场下令严查相关责任人,并迅速组织人手对剩余粮草进行翻晒、筛选和重新储存。“粮草乃大军命脉,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若因粮草问题影响战事,你们担得起这罪责吗?”秦轩严厉斥责失职官员。
在兵器制造工坊,他亲自检查兵器质量,发现一些兵器的锻造工艺存在缺陷,容易折断。他与工匠们深入交流,传授改进工艺的方法,要求他们务必打造出锋利耐用的兵器。“这些兵器是将士们杀敌的依仗,只有兵器精良,才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工匠们对秦轩的专业和负责态度深感敬佩,纷纷按照他的要求改进工艺。
与此同时,秦国的情报网络也在紧锣密鼓地运作。嬴政下令加大对燕国和其他诸侯国的情报搜集力度,力求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秦轩与情报部门负责人秘密会面,商讨如何优化情报传递渠道,提高情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