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咸阳惊变,荆轲刺秦风云起(第3页)

 “如今战事在即,燕国必定加强戒备,我们的情报人员很难深入燕国内部。必须想办法拓宽情报来源,从燕国周边的小部落、商人入手,搜集有用信息。”秦轩分析道。

 “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些小部落和商人难以掌控,如何确保他们提供的情报真实可靠?”情报负责人面露难色。

 “一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诱惑;另一方面,安排我们的人暗中核实。同时,利用他们传递一些虚假情报,迷惑燕国,扰乱他们的部署。”秦轩给出具体建议。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秦国上下弥漫着紧张而昂扬的战斗气息。咸阳城的百姓们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氛围,他们对秦国充满信心,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战争贡献力量。有的主动报名参加民夫队伍,协助运输粮草;有的为出征的将士们制作干粮、衣物。

 在这场战争筹备的忙碌中,嬴政也不忘安抚国内民心。他下令减免部分地区的赋税,赈济受灾百姓,让百姓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百姓乃国家之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我秦国才能上下一心,战胜外敌。”嬴政对众臣说道。

 而在燕国,燕王喜得知荆轲刺秦失败后,惊恐万分。他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乱作一团。

 “秦国大军即将来袭,我们该如何是好?”燕王喜瘫坐在王座上,声音颤抖。

 “大王,如今之计,唯有向其他诸侯国求救,联合抗秦。”一位大臣提议。

 “哼,其他诸侯国各怀鬼胎,恐怕难以真心相助。赵国已被秦国占领,韩国、魏国畏惧秦国,齐国向来首鼠两端,楚国国内纷争不断,指望他们救援,无异于痴人说梦。”太子丹满脸悔恨,此刻他深知自己的刺杀计划不仅失败,还将燕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尽管如此,燕国还是派出使者,分赴各国求救。然而,正如太子丹所料,各国对燕国的求救反应冷淡。齐国国君以国内兵力不足为由,拒绝出兵;楚国虽表示同情,但称国内局势不稳,无法派兵支援;韩国和魏国则直接闭门不见燕国使者。

 燕国孤立无援,国内军队士气低落,百姓人心惶惶。燕王喜无奈之下,只能下令全国征兵,试图扩充军队,但仓促招募的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堪忧。

 秦国这边,出征的日子日益临近。王翦、蒙武等将领日夜操练士兵,演练各种战术。士兵们斗志昂扬,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秦国开疆拓土。

 出征前,嬴政亲自来到校场,为将士们送行。他身着华丽的王袍,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整齐排列的秦军。“将士们!燕国竟敢行刺本王,此乃对我秦国的公然挑衅!今日,你们出征燕国,要让燕王喜知道,犯我秦国者,虽远必诛!本王等着你们凯旋的消息!”嬴政的声音激昂,回荡在校场上空。

 “愿为大王效死!”二十万秦军齐声高呼,声震天地,士气达到了顶点。

 王翦、蒙武率领秦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咸阳城。秦轩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去的大军,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场战争只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端,未来还有更艰难的挑战等待着秦国。但他坚信,凭借秦国的实力和嬴政的雄才大略,以及秦国上下一心的努力,定能实现天下大一统的伟业。

 秦国与燕国的战争一触即发,这场战争将彻底改变战国的格局,而秦轩和嬴政,也将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