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怒起风云,焚书之殇(第2页)

 藏书丰富的大户人家,更是痛心疾首。一位富商站在自家门口,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们将一箱箱书籍搬出来,脸上写满了愤怒与无奈:“这些书都是我费尽心思、不惜重金收集来的,你们这是在毁掉文化,毁掉传承啊!”然而,在大秦律法的高压威慑下,他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被付之一炬。

 咸阳城外,堆积如山的书籍被点燃,熊熊火焰冲天而起,纸灰如黑色的雪花般漫天飞舞。百姓们远远地观望,有的掩面而泣,有的低声咒骂。一些文人墨客不顾士兵的阻拦,伏地痛哭,他们的文化传承、精神寄托,在这场大火中瞬间化为乌有。一位年轻的书生,怀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坚守,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想要抢救出几本珍贵的书籍,却被无情的大火吞噬,只留下一声凄厉的惨叫,回荡在空气中。

 与此同时,嬴政下令彻查与方士有牵连的儒生。咸阳城瞬间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无辜的儒生被随意抓捕,审讯室里传来阵阵凄惨的叫声。士兵们将抓到的儒生一个个押进审讯室,进行严刑逼供。

 “说!你与卢生、侯生究竟有何往来?他们的同党还有哪些人?”一个士兵挥舞着皮鞭,恶狠狠地问道。

 “我根本不认识他们,你们抓错人了!”一位儒生满脸是血,却依然倔强地回答,眼神中透露出不屈。

 “不招是吧?给我往死里打!”士兵们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抽在儒生的身上,一道道血痕瞬间浮现,儒生的惨叫声在审讯室里回荡,令人毛骨悚然。

 在这场大搜捕中,许多无辜的儒生被牵连其中。有一位年迈的学者,平日里只专注于研究学问,对政治毫无兴趣,一心只想传承先哲的智慧。然而,因为他的学生曾经与方士有过一面之缘,他也被无情地抓了起来。在狱中,他悲愤交加,写下遗书:“吾一生钻研学问,欲传承先哲智慧,今却遭此横祸,大秦之文化,危在旦夕!”字字泣血,饱含着对文化毁灭的痛心和对大秦未来的担忧。

 秦御霄在岭南听闻此事,大为震惊。他虽理解嬴政统一思想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大秦的统治,但如此极端的手段让他难以认同。他在南岭与百越人相处时,始终秉持着尊重文化差异的理念,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融合,才换来了如今的和谐局面。秦御霄当即提笔,给李斯写信,言辞恳切地恳请朝廷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保留文化的多样性,莫要因一时的愤怒而毁掉大秦的文化根基。

 “丞相大人,大秦虽需统一思想,以稳固统治,但文化乃民族之根,若尽数焚毁书籍,后世子孙将失去多少智慧的源泉。南岭之地,因尊重不同文化,方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望丞相三思,劝陛下收回成命。”秦御霄在信中情真意切地写道。

 李福在岭南也听说了家乡的变故,心中满是忧虑。他虽只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不懂高深的学问,但也深知书籍是宝贵的财富,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这场大火不知烧掉了多少珍贵的知识结晶,那些被抓的儒生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他不敢细想。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村里的私塾先生教孩子们识字读书,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如今,那些书可能都已化为灰烬,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悲哀,对家乡的亲人和曾经的生活充满了担忧。

 北方长城,张栓子和民夫们在繁重的劳役中,也听到了焚书坑儒的消息。他们虽目不识丁,却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场风暴的可怕。每日,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艰难地搬运着沉重的石块,心中默默祈祷,盼着大秦能早日恢复安宁,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