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汉逸游,岁月长歌(第2页)
“想我穿越前也是个南方人,我想汉朝的江南定与秦朝的有所不同。”秦轩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
“这江南,果然是人间天堂,名不虚传。”秦轩站在一座石桥上,望着眼前的美景,不禁感叹,眼神中满是陶醉。
他沿着河边漫步,来到了一个古镇。古镇的石板路湿漉漉的,仿佛刚下过一场小雨,清新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街边有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店铺,精美的刺绣、小巧的木雕、精致的竹编,琳琅满目;还有茶馆、酒楼,处处透着悠闲与惬意。
秦轩走进一家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对着小二喊道:“小二,来一壶你们这儿的好茶,要最正宗的。”
不一会儿,小二端上一壶茶,热气袅袅升腾。秦轩轻轻抿了一口,茶的清香瞬间在口中散开:“嗯,这茶清香扑鼻,口感醇厚,果然是好茶,不愧是江南的茶。”
茶馆里坐满了人,有的在聊天,欢声笑语不断;有的在听曲,悠然自得。秦轩听着邻桌几位女子谈论着江南的刺绣,心中好奇,便忍不住搭话:“几位姑娘,这江南刺绣可是闻名天下,不知有何独特之处?还望姑娘们赐教。”
一位穿着粉色衣裳的姑娘笑着回答,声音清脆悦耳:“这江南刺绣针法细腻,色彩鲜艳,绣出来的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可好看了。”
另一位身着蓝色衣裳的姑娘补充道:“而且刺绣的题材也很丰富,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每一幅都饱含着绣娘的心血和情感。”
秦轩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原来如此,真是长见识了,这江南刺绣不愧是一门艺术瑰宝。”
离开茶馆,秦轩继续在古镇中闲逛。走着走着,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纷纷扬扬洒落。他连忙躲进一条小巷,却见一位女子手持一把油纸伞,正缓缓走来。
女子身着淡蓝色的长裙,身姿婀娜,步伐轻盈,美得如同画中人,仿佛是从这江南烟雨中走出的仙子。秦轩看得有些入神,脚下一个不稳,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墙壁,疼得他“哎呦”一声。
女子被他的举动逗笑了,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公子,走路可要小心些,这小巷路滑。”
秦轩满脸通红,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连忙道歉:“实在抱歉,姑娘,在下一时失态,被姑娘的美貌和这江南美景迷了眼,还望姑娘莫要见怪。”
女子微微一笑,脸颊微微泛红:“无妨,公子可是初来江南?看公子的模样,不似本地人。”
秦轩点了点头:“正是,这江南的美景让我陶醉,如痴如醉,一时忘了看路。”
女子说:“那公子可有兴趣,我为你介绍这江南的美景?也算是尽地主之谊。”
秦轩求之不得,连忙答应,心中暗自欢喜:“那真是太好了,有劳姑娘了。”
一路上,女子撑着油纸伞,为秦轩介绍着古镇的每一处景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被赋予了灵魂。秦轩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问题,两人相谈甚欢,仿佛相识已久。
不知不觉,雨停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镇上,给整个古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如梦如幻。
“今日多谢姑娘,让我领略了江南的独特魅力,这是我此生难忘的经历。”秦轩感激地说,眼中满是真诚。
女子轻轻摇了摇头,眉眼含笑:“公子客气了,能与公子分享江南之美,也是我的荣幸。”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
自与那撑伞姑娘分别后,秦轩怀揣着江南的温婉记忆继续启程。离开古镇,他听闻庐山风景奇绝,便决定前往一探究竟。一路之上,他晓行夜宿,偶尔在路过的村庄借宿,与村民们交谈,听他们讲述着家长里短、地方趣事,那些质朴的笑容和憨厚的话语,都让他感受到民间生活的烟火与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终于,秦轩来到了庐山脚下。仰头望去,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人间仙境。他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山间的空气清新宜人,弥漫着花草的芬芳。一路上,怪石嶙峋,有的如猛兽蹲伏,有的似仙人指路。
“这庐山果然名不虚传。”秦轩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感叹道。他路过一处瀑布,只见那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如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瀑布溅起的水花纷纷扬扬,落在身上,带来丝丝凉意。
在山腰处,秦轩遇到了一位正在采药的老者。老者鹤发童颜,背着竹篓,手中拿着药锄,步伐稳健。
“老人家,您这是在采药吗?”秦轩好奇地问道。
老者停下脚步,打量了秦轩一番,笑着说:“是啊,这庐山草药众多,功效各异,我采些草药回去,给村里的人治病。”
秦轩心中敬佩,说道:“老人家,您医术一定很高明吧。”
老者摆了摆手,谦虚地说:“略懂一二,不过是些土方子,治病救人,图个心安。年轻人,你从何处来,为何独自一人游庐山?”
秦轩便将自己游历大汉的经历简单说了一番,老者听后,眼中满是赞许:“好小子,有志向。这天下之大,就该出去走走看看,增长见识。”
两人一路同行,老者向秦轩介绍着庐山的各种草药和山中的奇闻异事。不知不觉,天色渐晚,秦轩便跟着老者来到他在山中的茅屋借宿。
夜晚,山间万籁俱寂,偶尔传来几声虫鸣。秦轩躺在简陋的床榻上,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飘远。他想起了自己在各地的经历,洛阳的繁华、曲阜的文化、边塞的豪迈、江南的柔情,这些截然不同的场景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第二日清晨,秦轩告别了老者,继续向山顶攀登。历经一番艰辛,他终于登上了庐山之巅。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四周的山峦尽收眼底,云海在脚下翻腾涌动,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他不禁豪情满怀,放声大喊,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离开庐山后,秦轩听闻蜀地山川壮丽,物产丰富,决定前往蜀地。一路上,道路崎岖难行,时而要穿越茂密的森林,时而要攀爬陡峭的山峰,但他的兴致丝毫不减。在森林中,他遇到了一群猎户,猎户们热情地邀请他一同狩猎。
“兄弟,看你身手不错,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打猎?”一位身材魁梧的猎户说道。
秦轩欣然应允。他们穿梭在山林间,追踪着猎物的踪迹。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秦轩眼疾手快,迅速射出一箭,野兔应声倒地。
“好箭法!”猎户们纷纷赞叹。这一天,他们收获颇丰,晚上便在山林中燃起篝火,烤着猎物,分享着彼此的故事。
“这蜀地的山林,可藏着不少宝贝呢。”一位年长的猎户一边啃着兔肉,一边说道,“除了这些猎物,还有各种珍稀的药材和矿石。”
秦轩听着,心中对蜀地越发好奇。终于,他来到了蜀地的成都城。成都城热闹非凡,街道上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卖蜀锦的,有卖茶叶的,还有卖各种特色小吃的。
秦轩走进一家茶馆,点了一杯当地的香茗,看着周围的人们悠闲地聊天、喝茶、下棋,感受着蜀地的悠闲生活。
“小二,这成都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秦轩向小二打听道。
小二热情地介绍道:“客官,这成都好玩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您可以去武侯祠,那是纪念诸葛丞相的地方;还有都江堰,那可是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造福了无数百姓。”
秦轩听后,决定先去武侯祠。武侯祠内,古柏参天,庄严肃穆。他看着祠内诸葛亮的塑像,心中感慨万千。“诸葛丞相,神机妙算,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乃千古忠臣。”秦轩低声说道。
离开武侯祠,秦轩又来到了都江堰。站在堤坝上,看着滔滔江水被巧妙地分流,灌溉着周围的农田,他不禁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这都江堰,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在是了不起。”秦轩对旁边的一位当地老者说道。
老者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们蜀地的骄傲,李冰父子的功绩,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
在蜀地游历了一段时间后,秦轩继续踏上旅程。他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乘船欣赏着两岸的风光。长江波澜壮阔,江水滔滔不绝,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形态各异。
在船上,秦轩结识了一位年轻的书生。书生名叫李云,才华横溢,正准备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秦兄,你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可曾去过京城?”李云问道。
秦轩摇了摇头,说:“还未曾去过,听闻京城乃繁华之地,人才济济。李兄此番前去参加科举,定能高中。”
李云苦笑着说:“科举之路艰难,人才辈出,我也只是尽力一试。不过能去京城见识一番,也不枉此生。”
两人一路上谈诗论道,互相交流着彼此的见解和经历。不知不觉,船抵达了江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轩和李云在江陵下了船,准备在此休息几日再继续前行。江陵城热闹非凡,秦轩和李云在城中四处闲逛。突然,他们听到一阵吵闹声。
只见一群人围在一处,中间一位富家公子正对着一位卖艺女子动手动脚。女子面露惊恐,拼命挣扎。
“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无礼!”秦轩见状,心中怒火中烧,大步上前,一把推开富家公子。
富家公子被推了个踉跄,恼羞成怒:“你是什么人?敢坏本公子的好事!”
秦轩冷冷地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你若再敢胡作非为,休怪我不客气!”
富家公子身边的几个家丁见状,立刻围了上来,想要动手。秦轩毫不畏惧,摆开架势。就在这时,李云站了出来,说道:“各位,大家都是文明人,何必动武。这位公子,你如此对待一位弱女子,传出去恐怕有损你的名声。”
富家公子听了,心中有所顾忌,冷哼一声:“哼,今天就暂且放过你们。”说完,带着家丁扬长而去。
女子感激地走到秦轩和李云面前,盈盈下拜:“多谢两位公子出手相助,小女子感激不尽。”
秦轩连忙将女子扶起,说道:“姑娘不必多礼,路见不平,理应相助。姑娘为何在此卖艺?”
女子眼中含泪,说道:“小女子名叫婉儿,家中遭遇变故,无奈之下才出来卖艺,以谋生计。”
秦轩心生怜悯,从怀中掏出一些银子递给婉儿:“姑娘,这些银子你拿去,先找个安身之所,再做打算。”
婉儿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再次道谢后离去。
离开江陵后,秦轩和李云继续踏上旅程。他们一路北上,朝着京城的方向前行。一路上,他们经过了许多城镇和乡村,看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有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有的地方却因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