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清明祭魂,初心如磐(第2页)
“可没想到,你最终还是功高震主,被那昏庸的秦昭襄王猜忌、忌惮,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徒儿,你放心,你的血海深仇,为师绝不会忘记,定会让那些陷害你的人付出代价!你的英名,将永垂不朽!”秦轩的眼中燃烧着怒火,那是对正义的执着坚守,也是对徒儿的深切怀念。
“李猛,我的好兄弟!”秦轩提高了音量,像是李猛就站在他面前,“想起当年在锐志营,你那一身的蛮力和不要命的冲劲,谁见了不佩服?咱们第一次上战场,面对敌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你大喊着‘跟他们拼了’,抡起大刀就往前冲,杀得敌人胆战心惊。那时候,我就认定你这个兄弟了!”
“每次打完仗,咱们几个就聚在营帐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你最爱说的就是‘只要跟着秦大哥,咱就啥都不怕’。你那豪爽的笑声,现在还在我耳边呢。”
“还记得那次在边境,匈奴突袭。咱们兵力悬殊,情况危急。你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撤退的时间,带着一小队人马断后。我让你回来,你却吼道:‘秦大哥,别管我!只要能保住兄弟们,我这条命算啥!’等我带着援军赶回去,只看到你倒在血泊里,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把砍缺了刃的大刀……”秦轩的声音颤抖着,眼眶再次湿润。
“嬴政,曾经的陛下!”秦轩长叹一声,“想当初,在秦国宫廷,我凭借着军事才能和智慧崭露头角,得到了你的赏识和重用。我们携手并肩,一心想要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局面,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你的带领下,秦国铁骑纵横捭阖,横扫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这些伟大的功绩,足以名垂青史。”
“可后来,随着权力的不断集中,你变得多疑、专制,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阿房宫,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骊山陵墓,百姓苦不堪言。我多次劝谏,希望你能以百姓的福祉为重,施行仁政,可你却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我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我心灰意冷,离开了秦国。”
“如今,你已离去,我只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能明白我的苦心。你所追求的太平盛世,我会竭尽全力去守护,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秦轩轻轻拿起酒壶,缓缓将美酒倒入杯中,酒水在杯中泛起涟漪,酒香愈发浓郁。“来,兄弟们,都喝一杯!”他双手端起酒杯,向着天空、大地以及祭台的方向,各敬上一杯,“这一杯,敬天地自然,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这一杯,敬我的亲人们,盼儿、御霄,我好想你们;这一杯,敬我的挚友们,白起、李猛,我们生死与共的情谊,我永生难忘;这最后一杯,敬曾经的陛下嬴政,愿你安息。”
随后,他再次点燃香烛,双手捧着香,闭目默祷。“我定会不负你们的期望,守护这天下太平,让百姓们不再遭受战争的苦难,让你们的英魂得以安息。哪怕前方荆棘密布,我也绝不退缩!”他的嘴唇微微颤动,似在与逝者轻声交谈,诉说着这些年的思念、心中的抱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香烟袅袅升腾,带着他的心声,飘向远方。默祷完毕,他才将香稳稳插入香炉,看着那香烛的火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看到了逝者的面容在火光中浮现。
这些年,秦轩凭借着穿越者的见识,在大汉的土地上四处奔走。他深知,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于是,他投身朝堂,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一次朝会上,他向皇帝进言:“陛下,如今百姓生活艰难,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每逢旱涝,庄稼歉收,百姓便要忍饥挨饿。臣建议,拨出专款,修缮水利,同时,推广新的耕种之法,提高粮食产量。”皇帝听后,微微颔首,命他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