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清明祭魂,初心如磐(第3页)
秦轩不辞辛劳,亲自前往各地考察。在一个偏远的村庄,他看到百姓们在干涸的土地上苦苦挣扎,老人们满脸愁容,孩子们瘦骨嶙峋。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轻声问道:“老人家,这日子苦啊,你们有啥难处,都跟我说说。”老者抬起浑浊的双眼,哽咽着说:“先生,这地都旱了好久了,庄稼没指望了,上头的赋税却一点没少,我们可怎么活啊!”秦轩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回到京城后,秦轩日夜操劳,制定详细的水利修缮计划和农耕推广方案。他四处招募工匠,组织百姓参与水利建设。在施工现场,他亲自指挥,与百姓们一同劳作。有人劝他:“秦大人,您乃朝廷命官,何必如此辛苦?”秦轩却笑着说:“百姓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能为他们做点实事,再辛苦也值得。”
在推广新耕种之法时,百姓们心存疑虑,担心新方法行不通。秦轩便亲自开辟试验田,示范新的种植技术。他耐心地向百姓们讲解:“大家看,这种密植的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还能让庄稼更好地吸收养分,产量肯定能提高。”慢慢地,百姓们看到了成效,开始纷纷效仿。
除了民生,秦轩也关注着大汉的军事。他深知,边疆的安宁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于是,他向皇帝提议,改革军制,加强边防建设。“陛下,如今匈奴时常侵扰我边境,百姓深受其害。我们必须训练一支精锐之师,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负责军队改革。
秦轩来到边疆,看着士气低落的士兵,他决定先从鼓舞士气入手。他召集士兵们,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守护的是身后的万千百姓,是我们的家园。匈奴犯境,烧杀抢掠,我们绝不能退缩!为了国家,为了家人,我们要拿起武器,奋勇杀敌!”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激励,士气大振。
他根据现代军事理念,对军队进行了全面改革。他重新编排军队编制,加强士兵的体能和战术训练,还引入了新的武器装备。在训练场上,他亲自示范,严格要求每一个士兵:“战场上,一丝疏忽都可能丢了性命,大家一定要刻苦训练,才能保护自己,保护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汉的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边疆也日益稳固。但秦轩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每到清明,秦轩都会回到这座祭台前,与逝去的亲人和挚友们诉说着这一年的点点滴滴。“盼儿,你看,这天下正慢慢变好,百姓们不用再流离失所,孩子们能在学堂读书。御霄,爹好想你,要是你还在,看到这太平景象,该有多高兴。”
“白起,徒儿,我按照你的兵法,训练出了一批精锐之师,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像你当年一样。李猛,兄弟们都还记得你的勇猛,每次冲锋,都喊着你的名字,像是你在带着他们。”
“嬴政,你未竟的事业,我正在一步步完成。这太平盛世,正在到来。”
又是一年清明,细雨依旧如丝如缕。秦轩缓缓走到祭台前,祭品依旧摆放得整整齐齐,香烛的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盼儿,御霄,白起,李猛,嬴政,还有大伙,你们瞧见了吧,如今国泰民安,孩子们都能安心读书,庄稼汉能安心种地,这都是你们所期望的。我会守好这一切,世世代代,永不停歇。”秦轩的声音平和而坚定,带着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欣慰 ,在这熟悉又哀伤的氛围里,诉说着又一年的坚守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