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史记竹晴园
第十九集希望之光(第3页)
回到汴京后,这座曾经繁华无比的城市,如今却满是断壁残垣,处处透着破败与荒凉。可张择端没有丝毫的气馁,他找了一处相对完好的居所安顿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清明上河图》展开,看着画卷上那曾经热闹的场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汴京再次焕发生机,要让更多的人通过这幅画,记住北宋的辉煌,也记住那段不堪回首却又必须铭记的历史。
他开始在汴京四处奔走,向那些劫后余生的百姓们展示《清明上河图》,讲述着画里画外的故事。起初,人们只是好奇地围过来观看,可渐渐地,大家被画中的场景所感染,眼中燃起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燃起了重建家园的决心。
一些年轻的画师听闻张择端回来了,还带着《清明上河图》,纷纷前来拜访。他们围绕在张择端身边,听他讲解绘画的技巧,听他讲述北宋时期的绘画风格和文化氛围。张择端也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倾囊相授,他希望这些年轻人能接过传承北宋文化的接力棒,让绘画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绽放光彩。
而《清明上河图》的回归,也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汴京掀起了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开始以各种形式记录汴京的现状,或是用文字,或是用画笔,大家都在为这座城市的重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择端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那曾经遥不可及的希望,如今正一点点在眼前变成现实。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汴京的复兴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有这希望之光,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有一天,汴京会再次成为那个令人向往的繁华之地。
在之后的日子里,张择端依旧守着《清明上河图》,守着这份希望,守着对汴京的爱与眷恋,在这片承载了太多故事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和这幅画的传奇,也见证着汴京慢慢走向复苏的每一个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