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驾之饼太虚之境

第121章 安置流民(第2页)

 六七个妇人也是面容枯黄,头发凌乱,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迷茫和对生活的绝望。她们紧紧地抱着怀里为数不多的破布包裹,仿佛那是她们最后的希望。

 五六个青年虽然尚有一些力气,但也是面黄肌瘦,身体虚弱。

 常兰和朱启明看到他们,顿时心生怜悯。

 常兰忍不住走上前,轻声问道:“各位老乡,这是怎么了?”

 一位妇人带着哭腔说道:“姑娘啊,我们家乡发大水了,啥都没了,只能出来讨口饭吃。”

 朱启明皱起眉头,说道:“这天寒地冻的,你们如何过活?”

 一个青年叹了口气:“能走一步算一步吧,只求能有个容身之所,给口热乎饭吃。”

 小孩冻得直发抖,小声说道:“我饿……”

 常兰的眼眶湿润了,她赶忙从怀里掏出一些干粮,递给小孩:“快吃,孩子。”

 朱启明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这些流民做些什么。

 常兰心生一计,转头看向朱启明说道:“启明,我有个想法。咱们现在不是正需要菜农和猪倌嘛,不如先由你出资把这些流民安顿下来。给他们提供住所和基本的生活物资,让他们能安定下来。然后教他们种菜养猪的技术,等以后他们有了劳动成果,再还回这份资助。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人手问题,又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朱启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应道:“兰儿此计甚好,就这么办!”

 常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着流民们说道:“各位,我们愿意帮助你们,给你们一个安身之所,只要你们愿意学习种菜和养猪的手艺,以后共同努力做事。”

 流民们听了,纷纷跪地感谢,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一位老人激动地说道:“恩人呐,我们一定好好干,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

 常兰赶忙扶起老人,说道:“大家快起来,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在寒风中,这群人的命运似乎迎来了一丝转机,而常兰和朱启明的心也因为这份善举而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朱启明让赵逸风去安排各项事宜。

 赵逸风得令后,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找了一处宽敞的废弃宅院,安排流民一起打扫整理,准备作为他们的临时住所。又派人去采购了大量的被褥、衣物和粮食,确保流民们能抵御寒冷、填饱肚子。

 赵逸风还亲自去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菜农和猪倌,让他们来教导这些流民种菜养猪的技巧。他忙前忙后,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当一切准备就绪,赵逸风去向朱启明复命:“皇上,都已安排妥当了。”

 朱启明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逸风。”

 此时,常兰也赶了过来,听到赵逸风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太好了,这下问题都解决了。”

 在赵逸风的精心安排下,流民们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栖身之所,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期待。

 冬季不能种雪里蕻,常兰想到了还有一种较为简易的方法,是在菜地周围用竹子或者树枝等材料扎起一个围栏样的结构,再蒙上油纸或草席等,通过阻挡冷风来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的小环境,让蔬菜能在其中更好地生长。

 常兰兴奋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朱启明:“启明,我想到办法了。我们可以用竹子和树枝扎围栏,然后盖上油纸和草席,这样或许能种出雪里蕻。”

 朱启明看着她充满期待的眼神,微笑着说:“兰儿,你这想法甚好,那咱们赶紧动手。”

 于是,他们带着流民们一起行动起来。大家有的去砍竹子和树枝,有的负责编织围栏,还有的准备油纸和草席。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就搭建好了一个个温暖的小棚子。

 常兰走进棚子里,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处细节,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个方法能够奏效。

 朱启明在一旁说道:“兰儿,相信你的办法一定能行。”

 常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嗯,但愿如此,这样我们的烧饼铺就有足够的配料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大家都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努力地为生活创造着希望。

 想不到保温下的雪里蕻不到 40 天就成熟了。那绿油油的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生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