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第2页)

 李贵作为宝玉的跟班,深知此事若闹大,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他赶忙喝骂了茗烟四个一顿,将他们撵到一边,试图控制住局面。他深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明白这件事不能轻易收场,于是赶紧过来安抚宝玉和秦钟:“宝二爷,秦相公,你们先消消气,有话好好说。这事儿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贾瑞也怕事情闹大,传到上面去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他急忙过来央告秦钟和宝玉,希望他们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宝玉却不依不饶,坚持要金荣赔不是。金荣心中虽不情愿,但在众人的逼迫下,也只好向秦钟作了揖。宝玉还是不满足,定要金荣磕头认错。金荣无奈,只能咬着牙,极不情愿地给秦钟磕了头。这场大闹学堂的风波,才暂时得以平息。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茗烟的冲动莽撞、金荣的嚣张跋扈、贾瑞的自私偏袒、贾蔷的机智狡黠,以及宝玉对秦钟的深厚情谊,都在这混乱的场景中一一呈现。这场冲突不仅打破了学堂表面的平静,也进一步激化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更多的伏笔 。

 4.事件的平息与结果

 李贵见多识广,深知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必将引发更大的麻烦。他先喝住了情绪激动的茗烟等人,严厉斥责他们的鲁莽行为,让他们退到一旁。随后,他满脸堆笑地转向宝玉和秦钟,好言相劝:“宝二爷,秦相公,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这事儿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给二位一个满意的交代。”李贵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贾瑞赶紧过来帮忙圆场。

 贾瑞心里清楚,若是事情闹到上面,自己偏袒金荣的丑事必定败露,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他赶忙跑到宝玉和秦钟面前,点头哈腰,满脸赔笑:“二位公子,都是学生管教无方,才出了这等乱子。还望二位公子高抬贵手,饶了这一次,我定好好教训那些闹事的人。”

 宝玉心疼秦钟受伤,依旧不依不饶,坚持要金荣给个说法。金荣在众人的施压下,心中虽充满不甘,但也不敢再强硬。他先是极不情愿地向秦钟作了揖,低声说了句“对不住”。然而,宝玉并不满意,大声喝道:“不行,必须磕头认错!”金荣脸色涨得通红,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咬着牙,在众人的注视下,给秦钟磕了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场大闹学堂的风波,至此暂时得以平息。但此事对人物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宝玉和秦钟的友谊在经历这场风波后,变得更加深厚。他们共同经历了这场委屈与冲突,彼此的信任和依赖进一步增强。而金荣与宝玉、秦钟之间的矛盾则彻底激化,金荣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怨恨,这也为后续可能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对于贾瑞而言,他在学堂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学生们都看清了他偏袒不公、自私自利的真面目,对他更加不屑。李贵则通过这次事件,展现出了他的沉稳与应变能力,在宝玉身边的地位或许会更加稳固。

 从后续情节来看,这件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金荣回家后,将此事告知了他的姑妈璜大奶奶。璜大奶奶听闻侄儿受辱,气势汹汹地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理论,却不想碰了一鼻子灰。这一情节不仅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渐激化。这场看似小小的学堂风波,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贾府这座大厦内部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

 三、人物群像

 1.宝玉与秦钟

 宝玉与秦钟,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闪耀却又相互辉映,共同演绎出一段超越世俗的情谊,同时也对封建礼教发起了无声却有力的挑战。

 宝玉,身为贾府的核心人物,衔玉而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性格叛逆,对封建礼教所推崇的仕途经济深恶痛绝,不屑于走传统的科举之路。他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尤其是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女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平等的对待。在他眼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种独特的性别观,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无疑是离经叛道的。

 秦钟则出身贫寒,虽寄人篱下,却生得眉清目秀,腼腆温柔。他聪明伶俐,内心敏感细腻,对宝玉所处的富贵世界既充满向往,又有着自己的坚守。

 二人的友谊始于偶然的相识,却因彼此灵魂的契合而迅速升温。他们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在学堂中相互陪伴,不仅在学业上交流切磋,更在情感上相互慰藉。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源于他们对彼此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同。宝玉欣赏秦钟的清秀脱俗与聪慧灵秀,秦钟则倾慕宝玉的纯真善良与豁达不羁。

 他们的友谊发展过程中,诸多细节都展现出这份情谊的深厚与独特。贾母爱屋及乌,让他们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这更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便利。在学堂里,他们不顾旁人的眼光,亲密无间,这种公然的情感表达,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的行为对封建礼教构成了多方面的挑战。在封建礼教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教规范束缚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宝玉与秦钟跨越了主仆、贫富的界限,建立起平等的友谊,这无疑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蔑视。同时,他们在学堂中的亲密互动,毫不掩饰彼此的情感,挑战了封建礼教对男女大防、社交规范的严格要求。

 在那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同性之间也需保持距离的时代,宝玉与秦钟的亲密关系引发了众人的议论与不满。他们的行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这种对封建礼教的挑战,虽然看似微弱,却如星星之火,透露出人性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尽管他们的反抗力量有限,但却为沉闷压抑的封建世界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让读者看到了人性在束缚下的挣扎与觉醒 。

 2.金荣

 金荣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配角,其人物形象鲜明且复杂,通过家境、心态以及在学堂事件中的行为动机得以全面展现。

 金荣家境贫寒,他能进入贾家义学读书,凭借的是与贾家那微薄的亲戚关系。这种寄人篱下的求学处境,使他内心充满了自卑与敏感。在学堂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周围皆是家境优越的贾家子弟,金荣的贫寒显得格外刺眼,这成为塑造他性格和行为的重要背景因素。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金荣的心态逐渐扭曲。一方面,他对那些出身好、生活富足的同学充满嫉妒。看到宝玉、秦钟等人备受宠爱,享受着各种资源,且彼此关系亲密,金荣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这种嫉妒并非单纯的羡慕,而是夹杂着因自身处境不佳而产生的怨恨。另一方面,他又极度渴望融入这个圈子,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始终无法真正被接纳,这种求而不得的痛苦进一步加剧了他内心的不平衡。

 在学堂事件中,金荣的行为动机清晰可见。起初,他看到秦钟和香怜的亲密互动,心中的嫉妒瞬间被点燃。他觉得自己被冷落,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揭露和污蔑他们,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也试图以此引起他人的关注,提升自己在学堂中的存在感。当他的污蔑行为引发争吵后,贾瑞的偏袒让他更加有恃无恐,进而变得嚣张跋扈起来。他以为有了贾瑞的支持,便可以肆意妄为,完全不顾及后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荣的行为动机,本质上是他在贫寒家境与复杂心态驱使下的一种反抗。只不过这种反抗是扭曲且无力的,他试图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却没想到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他在学堂事件中的种种表现,不仅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进一步凸显了他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形象。金荣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等级社会中底层人物的无奈与挣扎,他们在困境中渴望改变,却因自身的局限和社会的压力,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

 3.贾瑞

 贾瑞,在《红楼梦》的人物群像中,是一个性格弱点极为鲜明的角色,其贪图便宜、处事不公等特质在学堂冲突这一情节中暴露无遗,也因此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却又不光彩的角色。

 贾瑞贪图便宜的性格特点贯穿始终。平日里,他就热衷于占些小便宜,这种习性在学堂管理中也有所体现。他收受金荣的好处,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财物,但却因此丧失了公正的立场。这种贪图小利的行为,反映出他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些许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在他眼中,这些小便宜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却未曾料到会因此引发更大的风波,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

 处事不公是贾瑞更为突出的性格弱点。在学堂冲突中,秦钟和香怜被金荣污蔑,向他告状寻求公道时,他却因收了金荣的好处而偏袒金荣。他不仅没有责备金荣的污蔑行为,反而指责香怜多事,让他们不要在学堂里生事。这种不分是非黑白的处理方式,完全违背了公正的原则。他的这种处事不公,使得学堂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金荣见贾瑞如此偏袒自己,越发得意忘形,言语间更加放肆,从而导致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大闹学堂的混乱局面。

 贾瑞在学堂冲突中扮演了一个极为负面的角色。他本应是学堂秩序的维护者、学生矛盾的调解者,但他的种种行为却起到了反作用。他的偏袒不公,助长了金荣的嚣张气焰,让金荣误以为自己有了靠山,可以肆意妄为。而对于宝玉、秦钟等人来说,贾瑞的不公处理让他们感到愤怒和委屈,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与金荣之间的矛盾。他的存在不仅没有平息事端,反而成为了冲突的催化剂,使得学堂的秩序彻底失控。

 贾瑞的这些性格弱点和不当行为,不仅影响了学堂冲突这一事件的发展,也为他自身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他的贪图便宜和处事不公,让他在学生们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同时,他的这些行为也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腐朽,一个小小的学堂管理者都能如此胡作非为,可见贾府的整体风气。贾瑞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

 4.其他人物

 在这场学堂风波中,贾蔷、茗烟、李贵等人物也有着各自精彩的表现,展现出鲜明的性格特点与重要作用。

 贾蔷为人聪明伶俐,有心机。他与秦钟交好,见秦钟受金荣欺负,有心帮忙却不想自己出面惹事。于是巧妙地挑唆茗烟出头,一句“宝玉和秦钟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小厮会不会为他们出气”,成功激起茗烟的怒火,引发了后续大闹学堂的情节。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蔷的机灵狡黠,善于借刀杀人,在复杂的贾府人际关系中懂得明哲保身,同时也展现出他对朋友的仗义。

 茗烟则是个典型的火爆脾气,年轻气盛且对宝玉忠心耿耿。听到贾蔷的话后,不及细想便冲过去揪住金荣破口大骂,毫不畏惧地与金荣等人打斗起来。他的冲动莽撞在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完全不顾后果,一心只为宝玉和秦钟出气。茗烟的行为虽然引发了混乱,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宝玉的忠诚,只要涉及宝玉的事情,他便不顾一切。

 李贵作为宝玉的跟班,在事件中展现出沉稳与应变能力。学堂大乱时,他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赶忙喝骂茗烟等人,试图控制局面。他明白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清楚此事不能轻易闹大,于是一边安抚宝玉和秦钟,一边暗示贾瑞帮忙圆场。李贵的表现体现出他作为下人的世故与周全,努力在维护主子利益的同时,将事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人物在大闹学堂事件中,共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

 四、主题探讨

 1.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

 在《红楼梦》第九回描绘的学堂场景中,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暴露无遗,从教育目标、内容到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束缚与不良影响。

 从教育目标来看,封建教育旨在培养符合封建统治秩序的人才,将科举入仕作为终极目标。在贾家义学,众多子弟被期望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添彩,延续家族的荣耀与权势。贾政对宝玉上学的期望,便是这种教育目标的典型体现。他希望宝玉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全然不顾宝玉内心对这种传统道路的抵触。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目标,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并非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而是为了满足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学生们的个性和兴趣被忽视,他们的思想被禁锢在既定的框架内,难以自由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教育内容方面,封建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道德伦理和等级观念的灌输。在学堂里,学生们诵读经典,学习的是如何遵循封建礼教,维护社会秩序。然而,这种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们死记硬背经典条文,却不理解其真正内涵,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教育内容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宝玉对读书本就兴致缺缺,在这种刻板的教育内容下,更是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