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第3页)

 封建教育制度在管理上也存在诸多弊端。学堂的管理者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公正的态度。先生代儒虽有学问,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对众多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束。而贾瑞作为暂时管理学堂的人,不仅没有履行好管理职责,反而贪图便宜,处事不公。他收受金荣的好处,对金荣的不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处理学生冲突时偏袒金荣,导致矛盾激化。这种不公平的管理,破坏了学堂的秩序,让学生们无法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封建教育制度下的体罚和严厉的规矩,虽然表面上维护了秩序,却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这样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真正有求知欲和才华的学生,如宝玉和秦钟,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种种限制。而那些无心向学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加放纵自己,将学堂变成了寻欢作乐的场所。金荣、薛蟠之流,在学堂里不务正业,欺凌他人,却得不到有效的管教。封建教育制度不仅没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反而让学生们变得虚伪、自私、堕落。

 《红楼梦》第九回中的学堂场景,是封建教育制度的一个缩影。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在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的腐朽,以及这种腐朽对学生造成的束缚与不良影响。这种腐朽的教育制度,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预示着封建家族和社会的衰败 。

 2.人性的扭曲与束缚

 在《红楼梦》构建的封建礼教大网下,人性被无情地压抑与扭曲,人物的情感和欲望遭受着沉重的束缚,难以自由舒展。

 宝玉与秦钟之间纯粹而真挚的友谊,在封建礼教的审视下,竟成了众人非议的对象。他们二人相互欣赏、彼此陪伴,本是出于灵魂的契合与对真挚情感的追求。然而,在那个讲究严格等级秩序和男女大防、同性之间也需保持距离的时代,他们的亲密无间被视为离经叛道。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垢谇谣诼,如冰冷的箭镞射向他们。这种对美好情感的无端指责,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性中正常情感交流的压抑。人们被禁锢在既定的观念牢笼里,无法理解和接受超越常规的真挚情谊,使得宝玉和秦钟在追求纯粹友谊的道路上,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金荣的心态也是人性扭曲的典型体现。贫寒的家境使他在贾家义学这个充满富贵子弟的环境中,内心充满自卑与敏感。他渴望融入其中,获得认可和尊重,这本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封建礼教下的等级森严和贫富差距,让他的这种渴望逐渐演变成嫉妒与怨恨。他将对宝玉、秦钟等人的嫉妒转化为恶意的污蔑和挑衅,试图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金荣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人性被扭曲的无奈之举。他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只能通过这种极端且错误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压抑。

 贾瑞同样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他贪图便宜、处事不公,表面上是个人品德问题,实则是封建礼教环境下人性扭曲的结果。在封建礼教的长期熏陶下,他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将个人私利置于公正和责任之上。他收受贿赂,偏袒金荣,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学堂的秩序,更反映出他内心的空虚与迷茫。他在封建礼教的框架内,迷失了自我,无法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这些人物的经历表明,封建礼教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将人们的情感和欲望紧紧束缚。它压抑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如真挚的友谊、对平等的追求;同时又催生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如嫉妒、怨恨、自私。在这重重束缚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挣扎与痛苦,他们的行为变得扭曲而无奈。《红楼梦》通过对这些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压抑环境下的艰难生存状态,以及人性在束缚中渴望挣脱的强烈诉求 。

 3.家族衰败的伏笔

 《红楼梦》第九回中学堂的混乱无序,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贾府未来衰败的种种迹象,从家族子弟的精神面貌到内部管理的混乱,无一不暗示着这座封建大厦即将倾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首先,家族子弟的不成器是贾府衰败的重要预兆。在学堂中,真正用心向学的子弟寥寥无几。薛蟠来此只为满足龙阳之兴,寻欢作乐;金荣虽家境贫寒却心思不正,满心嫉妒与怨恨,将精力都放在勾心斗角上;贾蔷虽聪明伶俐,却不走正道,用计挑唆事端。而作为贾府核心希望的宝玉,对封建教育所设定的仕途经济之路极为反感,无心于科举功名。这些家族子弟,本应是贾府未来的支柱,却如此不堪,他们的堕落与不思进取,预示着贾府后继无人,难以维持家族的荣耀与权势。当家族中没有能够担当重任、振兴家族的人才时,衰败便成为必然的趋势。

 其次,学堂管理的混乱暗示着贾府整体管理的腐朽。学堂管理者代儒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有效管理学堂。而代理管理者贾瑞,不仅缺乏管理能力,更是贪图便宜、处事不公。他收受贿赂,偏袒金荣,导致学堂矛盾激化,秩序失控。这一现象反映出贾府在用人方面的失察,让品行不端之人担当管理重任。同时也体现出贾府内部管理缺乏公正和有效的制度,使得下人们有机可乘,为了私利而破坏秩序。这种管理上的混乱,在整个贾府中必然具有普遍性,从一个小小的学堂便可推知,贾府内部各个层面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长此以往,贾府的运转必将陷入困境。

 再者,学堂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冲突的激烈,也暗示着贾府内部的分崩离析。学生们之间因嫉妒、利益等因素产生的明争暗斗,如同贾府内部各房之间、主仆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这种内部的不和谐与争斗,消耗了贾府的精力和资源,削弱了家族的凝聚力。当家族内部无法团结一致,而是陷入无休止的纷争时,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学堂的混乱无序,从家族子弟的精神状态、管理的漏洞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多个方面,为贾府未来的衰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学堂事件,实则是贾府命运的一个缩影,预示着贾府这座繁华一时的大厦,在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压力下,终将走向衰败 。

 五、艺术特色

 1.场面描写

 “闹学堂”是《红楼梦》第九回中极为精彩的一幕,作者通过细腻且生动的动作、语言描写,成功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同时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动作描写在这一场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茗烟“立刻冲过去揪住金荣,破口大骂”,一个“冲”和“揪”的动作,将茗烟的冲动莽撞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他怒目圆睁、气势汹汹的模样,瞬间使场面剑拔弩张。金荣“奋力挣扎着要去抓打宝玉和秦钟”,“奋力挣扎”“抓打”等动作,体现出他的不甘示弱与嚣张跋扈,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的激烈程度。贾菌“两手抱起书匣子,用力抡向金荣朋友那边”,“抱”“抡”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贾菌年纪虽小却毫不畏惧、冲动易怒的性格特点。这些动作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的混乱与紧张,将冲突的氛围推向高潮。

 语言描写同样精彩绝伦。茗烟大骂“你这杂种,竟敢欺负我们宝二爷和秦相公,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言辞激烈,充满愤怒,不仅展现出他对宝玉的忠心耿耿,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火爆脾气。金荣面对茗烟的指责,自然不甘示弱,回骂的话语尽显其尖酸刻薄。而贾瑞在混乱中“拦这个、劝那个”时说的话,诸如“都住手,别闹了”之类,软弱无力,凸显出他在面对混乱局面时的无奈与无能,也进一步烘托出场面的失控。这些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通过你来我往的激烈对骂,使冲突更加白热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现场的火药味。

 作者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成功营造出一种混乱、激烈、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学堂之中,亲眼目睹这场闹剧。同时,这些描写也精准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冲动的茗烟、跋扈的金荣、懦弱无能的贾瑞等,都在这场闹剧中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性格特点在动作和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群像图。“闹学堂”的场面描写,堪称《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充分展现了作者卓越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

 2.细节刻画

 在《红楼梦》第九回中,作者对人物神态、心理等细节的精妙刻画,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故事,对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神态细节是洞察其内心世界的窗口。当贾政听闻宝玉要上学时,“先是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的书,一脸严肃”,“冷笑”这一神态,生动地展现出贾政对宝玉平日里不务正业的不满与嘲讽,“一脸严肃”则凸显出他作为家长的威严,也暗示了他对宝玉此次上学并未抱有太大期望,为父子间紧张的关系埋下伏笔。而秦钟被金荣污蔑后,“又气又急,脸涨得通红”,“气”与“急”是秦钟内心情绪的直接体现,“脸涨得通红”这一神态细节,将他的羞涩、愤怒与委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当时的窘迫与无奈,进一步凸显出他腼腆、单纯的性格特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心理细节描写则深入人物灵魂深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金荣看到宝玉和秦钟等人关系亲密时,“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这种心理描写直白地揭示了他内心的不平衡与嫉妒心理。正是这种嫉妒心理,驱使他在先生离开后,故意寻衅滋事,从而推动了大闹学堂这一情节的发展。贾蔷“见秦钟受了委屈,心中很是不平。但他为人聪明伶俐,深知直接出面帮忙可能会惹来麻烦,于是心生一计”,这段心理描写不仅展现了贾蔷对朋友的仗义,更突出了他聪明狡黠、有心机的性格特点。他的这一心理活动,直接导致了他挑唆茗烟出头,成为大闹学堂事件的导火索,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这些细节描写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针线一般,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它们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这些细节也巧妙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的演进更加自然流畅。正是这些细腻入微的细节刻画,让《红楼梦》成为一部经得起反复品味的文学巨着,每一次阅读都能从这些细节中发现新的魅力与深意。

 3.隐喻与象征

 《红楼梦》第九回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与象征元素,这些元素犹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密码,为故事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学堂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学堂里鱼龙混杂,学生们各怀心思,真正求学的人少,更多的是为了各种功利目的而来。这象征着当时社会表面看似有序,实则内部充满了虚伪、功利和矛盾。不同背景的学生代表着社会各阶层,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隐喻着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纷争和矛盾冲突。

 金荣这一人物也具有象征意义。他家境贫寒却又试图在富贵子弟云集的学堂中寻求认可,这种处境隐喻着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在困境中挣扎,渴望改变命运却又无力的无奈。他的嫉妒和怨恨,以及由此引发的闹事行为,象征着底层人民被压抑的情绪和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扭曲和无力的。

 茗烟大闹书房的行为,象征着被压迫者内心的愤怒与反抗精神。茗烟作为宝玉的小厮,身份低微,但他在看到宝玉和秦钟受欺负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的冲动行为,打破了学堂表面的平静,也象征着在封建礼教压抑下,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公正的渴望,即使这种渴望以一种激烈而莽撞的方式呈现。

 这些隐喻与象征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它们如同隐藏在文字间的暗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使《红楼梦》这部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深度和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