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绣鸳鸯梦兆绛云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第2页)

 (2)宝玉在情感上的成长与困惑

 宝玉在与黛玉、宝钗等女子的情感纠葛中,内心经历着复杂的变化,既有成长的蜕变,也充满了困惑的挣扎。

 起初,宝玉在情感上较为懵懂和天真,他生活在众多女子环绕的环境中,享受着她们的关爱与陪伴,对感情的认知较为宽泛。他对黛玉有着特殊的亲近感,两人自幼一起长大,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年少的他并不完全理解这份爱情的深刻内涵,时常因一些小事与黛玉争吵,这些争吵看似琐碎,实则是他对爱情懵懂探索的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在情感上逐渐成长。他在梨香院的经历,让他对爱情有了新的感悟。看到龄官与贾蔷之间真挚且排他的爱情,他明白了爱情的唯一性和独占性。这使他对自己与黛玉之间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灵魂契合的爱情。他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黛玉的相处中更加小心翼翼,努力维护这份珍贵的感情。

 然而,宝玉在情感上也充满了困惑。他身处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周围的环境和家族的期望都对他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宝钗的出现,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宝钗端庄稳重、博学多才,符合封建礼教对完美女子的要求,家族也有意促成他们的“金玉姻缘”。宝玉虽然内心深处更倾向于与黛玉的“木石姻缘”,但面对宝钗的优秀和家族的压力,他也时常感到迷茫。

 此外,封建礼教对男女之情的压抑和束缚,也让宝玉感到困惑和无奈。他与黛玉的爱情只能在小心翼翼中发展,不能公开表达,这种压抑的情感让他痛苦不堪。他渴望自由地追求爱情,却又无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枷锁。在与众多女子的情感纠葛中,宝玉在成长中困惑,在困惑中不断探寻,他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那就是追求纯粹、真挚、不受外界干扰的爱情,尽管这条道路充满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2.薛宝钗

 (3)宝钗的礼教恪守与矛盾

 薛宝钗无疑是封建礼教下成长起来的典范人物,她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深深烙印着礼教的痕迹。在各种场合中,宝钗始终严格恪守礼教规范。

 在行为上,她端庄稳重,言行得体。无论是在贾府的日常聚会,还是面对重要的社交场合,宝钗都能做到进退有度,礼数周全。例如,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她总是恭敬顺从,对贾母、王夫人等长辈的意见言听计从,深得长辈们的欢心。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她也秉持着长幼有序的原则,既关爱照顾晚辈,又尊重兄长姐姐。

 在思想观念上,宝钗坚信封建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她认为女子应该遵守“三从四德”,虽有才华却不能过于显露。她劝诫黛玉不要读“杂书移了性情”,认为女子应将精力放在针线女红和品德修养上。对于宝玉,她也多次劝他走仕途经济之路,认为这是正途。

 然而,在追求与宝玉的关系时,宝钗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无奈之中。她深知封建礼教规定婚姻应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所以她不能主动表达对宝玉的感情,只能通过含蓄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心意,如在宝玉挨打后送去疗伤的药,言语中透露出关切。

 但宝玉对仕途经济的抗拒与她的观念背道而驰,宝玉梦中对“金玉姻缘”的否定,更是让她内心痛苦无奈。她一方面要遵循礼教,不能强行争取;另一方面又对宝玉有着真挚的情感,渴望能与他有美好的未来。这种矛盾的处境使她在感情中常常陷入两难,只能将情感深埋心底,在礼教的框架内默默等待,她的无奈与挣扎在这种矛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她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

 (4)宝钗形象的复杂性

 薛宝钗的形象犹如一座深邃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多面性,她的聪明才智、世故圆滑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宝钗的聪明才智令人赞叹。她博学多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大观园的诗社活动中,她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见解。不仅如此,她对各种知识都有涉猎,无论是经济、管理还是人情世故,都能应对自如。在协助李纨、探春管理大观园时,她提出的改革措施,如实行承包责任制,既考虑到了节省开支,又兼顾了下人的利益,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

 世故圆滑也是宝钗的显着特点。她深知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懂得如何在其中周旋。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把握他人的心思和需求,从而做出恰当的反应。她与贾府上下众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无论是对长辈的孝顺,还是对下人的宽厚,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她的这种世故并非简单的圆滑,而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智慧,使她能够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如鱼得水。

 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表象之下,宝钗也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她并非没有感情,只是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压抑,将情感深埋心底。她对宝玉的感情真挚而深沉,尽管她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以符合礼教的要求,但在一些细微之处,仍能看出她的真情流露。比如,她在看到宝玉挨打时的心疼,以及对宝玉生活的关心。但她的感情始终被礼教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表达和追求,这使她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就在于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忠实扞卫者,又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她的聪明才智和世故圆滑使她在贾府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也正是这些特质让她更加深陷封建礼教的泥沼。她内心的情感世界与外在的行为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袭人

 (5)袭人的忠诚与心思

 袭人对宝玉的忠诚,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贯穿于她在宝玉身边的点点滴滴。从日常起居到情感关怀,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力求为宝玉提供最贴心的照顾。

 在宝玉的生活琐事上,袭人可谓无微不至。宝玉挨打后,伤势严重,行动不便。袭人日夜守在床前,精心照料,按时喂药、换药,关注宝玉的每一丝反应,生怕有任何闪失。她对宝玉生活习惯的熟悉程度,更是令人惊叹。她清楚知道宝玉喜欢吃什么、穿什么,能提前准备好一切,让宝玉的生活舒适安逸。这种对宝玉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她对宝玉深深的忠诚。

 然而,袭人在宝玉身边,除了忠诚,还有自己的心思和谋划。她深知自己作为丫鬟的身份,若想在贾府有更好的归宿,与宝玉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是关键。于是,她在日常相处中,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例如,在与宝玉的交谈中,她总是耐心倾听,给予恰当的回应和建议,让宝玉对她产生信任和依赖。

 她还通过一些举动来巩固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在宝玉睡中觉时绣鸳鸯肚兜这一情节,就暗藏玄机。肚兜作为贴身衣物,她选择绣鸳鸯图案,一方面是对宝玉的关怀,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她对未来与宝玉关系的期望。她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宝玉离不开她,进而能在贾府获得更高的地位。

 此外,袭人在处理与其他丫鬟的关系时,也有自己的心思。她表面上与大家相处融洽,但在关键时候,会为了维护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而有所行动。比如,她会向王夫人汇报宝玉的情况,以获得王夫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这些心思和谋划,展现出袭人性格中精明、世故的一面,她在忠诚于宝玉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争取。

 (6)袭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贾府的丫鬟群体中,袭人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她虽身为丫鬟,却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与宝玉的特殊关系,拥有了高于一般丫鬟的待遇和话语权。

 从地位上看,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鬟,这一身份使她在丫鬟中备受瞩目。她负责管理宝玉房中的其他丫鬟,对宝玉房中的事务有较大的决策权。例如,在安排丫鬟们的工作任务、处理日常琐事等方面,她都起着主导作用。她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宝玉房中的规矩和秩序。而且,她与贾府的上层人物关系密切,王夫人对她极为信任,不仅将宝玉的生活起居放心地交给她,还暗中将她视为宝玉未来的妾室人选,给予她准姨娘的待遇,这进一步提升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

 在宝玉的生活方面,袭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是宝玉生活的贴心管家,将宝玉的饮食、起居、穿着等安排得井井有条。宝玉的日常衣物,她都会仔细打理;宝玉的饮食喜好,她牢记于心,尽力满足。她时刻关注宝玉的身体状况,一旦宝玉有任何不适,她便会迅速采取措施,为宝玉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情感方面,袭人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她是宝玉情感的倾诉对象之一,宝玉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困惑,都愿意向她倾诉。她会耐心倾听,给予安慰和建议,成为宝玉情感上的依靠。同时,她也试图引导宝玉的情感走向,在宝玉与其他女子的情感纠葛中,她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干预。比如,她担心宝玉与黛玉的感情过于炽热会引发问题,便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劝解,希望宝玉能以家族利益为重,选择更符合贾府期望的婚姻对象。袭人的这些作用,使她在宝玉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宝玉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五、情节发展与矛盾冲突

 1.贾府日常琐事中的矛盾

 贾府表面上钟鸣鼎食、繁华热闹,然而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琐事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矛盾与暗流,这些矛盾如同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漩涡,时刻影响着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

 金钏儿投井自尽后,她在王夫人身边的位置出现空缺。这一职位看似普通,实则意义重大,因为能在王夫人身边伺候,不仅能得到更多的赏赐,还能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自然成为众多丫鬟觊觎的对象。

 为了这个空缺,丫鬟们各怀心思,明争暗斗悄然展开。有的丫鬟试图通过讨好王夫人身边的其他亲信来增加自己的胜算;有的则努力在王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勤劳和能干。这些行为看似平常,却在贾府的丫鬟群体中引发了微妙的紧张气氛,原本和谐的关系也因此出现了裂痕。

 而姨娘丫头月钱的问题,更是让贾府内部矛盾浮出水面。贾府中,姨娘和丫头们的月钱发放有着严格的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贾府经济状况的变化,月钱的发放逐渐出现了问题。

 一些姨娘认为自己为贾府生儿育女,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月钱不仅微薄,还时常拖延发放。丫头们也觉得自己每日辛苦劳作,所得的月钱难以满足生活所需。这种不满情绪在贾府的下人们中间蔓延开来,她们在私下里常常抱怨,对贾府的管理和上层人物产生了怨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矛盾看似琐碎,却深刻地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贾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本应有着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因为各种利益纷争和人情世故,导致管理漏洞百出。

 同时,这些日常琐事中的矛盾也加剧了贾府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对立。下人们对上层的不满逐渐积累,而上层人物却往往忽视这些问题,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这种阶层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

 贾府日常琐事中的矛盾,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危机。这些矛盾不断积累,逐渐侵蚀着贾府的根基,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2.宝玉与周围人的观念冲突

 宝玉与宝钗、袭人等人在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上存在着显着冲突,这些冲突深刻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

 宝玉与宝钗的冲突尤为突出。宝钗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秉持着传统的价值观,认为读书考取功名、走仕途经济之路是男子的正途。她多次劝宝玉会会为官做宰之人,学习仕途经济学问,以便将来应酬世务。在她看来,这是宝玉实现家族荣耀、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然而,宝玉对仕途经济深恶痛绝,他将追求功名利禄之人视为“国贼禄鬼之流”。宝玉追求的是自由的灵魂和真挚的情感,他渴望在大观园的女儿国中,与姐妹们吟诗作画、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冲突背后,反映出封建礼教所倡导的功利价值观与宝玉追求自由、真情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当时的社会将科举仕途视为人生唯一的正道,忽视了个体的兴趣和内心需求,宝玉的反抗正是对这种僵化社会文化的挑战。

 宝玉与袭人之间也存在观念分歧。袭人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虽然对宝玉忠心耿耿,但她的思想深受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观念的影响。她希望宝玉能够遵循家族的期望,走一条符合传统规范的道路,将来继承家业,光宗耀祖。因此,她在日常相处中,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宝玉关注家族事务,培养他的责任感。而宝玉却对这些传统的家族责任和规范并不认同,他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袭人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教导”宝玉,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符合贾府对未来继承人的要求,但宝玉却觉得这种束缚让他失去了自由。这种冲突体现了封建礼教下等级观念与宝玉平等自由思想的矛盾。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等级森严,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角色和责任,而宝玉却试图打破这种束缚,追求一种更加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这些观念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封建礼教所构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虽然维护了社会的表面秩序,但却牺牲了个体的自由和真实情感。宝玉与周围人的冲突,正是他对这种不合理社会文化的挣扎与反抗,也预示着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与衰落。

 六、艺术特色赏析

 1.以梦寓情的手法运用

 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作者巧妙运用以梦寓情的手法,借助宝玉的梦深刻寄托情感、细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深度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