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为天下,再谋万世之福利(第2页)

 “现在开科举,多数还是那一批人参与。”

 “对于广大底层民众而言,并不能立即得到实惠。”“我觉得对天下,要提前有个表态。”

 “私塾免费,且各个阶层都有资格加入私塾求学,且凡我大胜民众人人都有资格参与科举,凡无财力者,有朝廷资助。”

 许元胜说道。

 在场的人都是微微一惊。

 这动静有些大。

 私塾免费,且支持所有人参与科举,就非一些银子的事了。

 各个阶层都能求学,都能参与科举。

 那就是贩夫走卒,王侯贵胄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

 这是过去从未有过,对于阶级桎梏的打破。

 在过去科举虽然也是面向全体的,但别忘记了,求学到科举这一路上的费用,几乎拦下了九成九的底层民众。“求学和科举唯有打破阶级。”

 “才能真正让广大民众参与到南方朝廷的巩固和维护上。”

 “对于我们而言,不算坏事。”

 “另外此举也是对北地底层民众一个示好,得民心,得天下,为我们以后北上,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

 许元胜没提出人人平等这个概念,说出来有些惊世骇俗,哪怕后世也不可能做到平等和公平。

 但后世在高考,也类似于现在的科举上。

 真正算得上一定意义上的公平。

 是让底层民众有机会翻身的最大一次机会。

 许元胜也期许能在此时此地,实现这一壮举。

 “我个人认可。”“只要能巩固南方朝廷,未来对付北地伪朝廷,才有决胜的希望。”

 “诸位不要忘记,北地伪朝廷的陆战之兵,绝对不容小觑,还有蛮国虎视眈眈。”

 “凡是能提高南方战力的,我觉得都可以尝试。”

 万树森沉声道。

 许元胜点了点头,自己这位老师是有大愿景的,是南方民众之福。

 “我也认可。”

 “有些时候就需要打破一些旧的传统,才能让分崩的大胜,再次焕发生机。”

 “当年先皇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做出大的变动。”

 “那就从南方,从我们手里开始吧。”

 “破釜沉舟,未必就是坏事。”“得民心,得天下,这句话说得好啊。”

 唐晏廷沉声道。

 众人看唐晏廷这个大胜右相,算得上是官员阶级的定海神针,居于官场之巅一般的存在,都同意了。

 “我也同意。”

 “可以。”

 “同意。”

 ……

 其他几人也都点了点头,虽然不像许元胜头头是道,但好歹还能分的出来,治下民众生活好了,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

 头一批各地官员肯定还是家族和权贵子弟。

 这和之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但是往后,真正的底层民众一旦有了参与私塾免费求学的机会,并有机会参与科举,势必会拥护南方朝廷,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好处。

 许元胜长舒了一口气,感觉比一场大战胜利,来的还有意义。

 等散了会。

 其他人就先离开了。

 只剩下许元胜和万树森,一并去了中都万家府邸。

 “元胜,你此举是给天下黎民一个真正能参与科举的机会,更给予原本无能力参加私塾求学的贫民一个学习的机会。”

 “你此举,会令原有的利益既有者的嫉恨啊。”

 “不过。”

 “此举若能推进,无疑能让你在下层民众的心里,再加深一步。”

 “你这次是名正言顺的站队底层民众了。”万树森指出道。

 “各大家族和权贵子弟,能够放开了去当官。”

 “这份好处给了他们。”

 “总不能不给底

层民众一个崛起的机会吧。”

 许元胜不以为然一笑。

 “另外,有件事我要和你提前说一下。”万树森忽然变得凝重不少。

 “老师,请说。”许元胜点了点头。

 “各大家族打算掌握一定的兵权,以及拥有自己的情报网,这一点你怎么看?”

 万树森沉声道。

 “若不能令他们满意,怕是他们也不甘心为了当官,就付出家族利益。”

 “可以给。”“每个家族设立一个卫所,兵员在万人,有各家派人执掌,但原则上一切要受限于朝廷,兵器,粮草有朝廷来发放。”

 “朝廷还要安插一部分官员进行制衡。”

 “告诉他们,南方朝廷不允许养私兵。”

 “一切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至于情报网的搭建,前期仅限于商路方面,不得用于内部监察,等确定能上的了台面后,在对外方面给予他们一些特权。”

 ……

 “我想其他几位总兵,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许元胜沉吟道。

 南方不会允许,再有一家边军重镇产生。

 多一个自己,已是南方危机关头,朝廷未立,各方制衡下的产物。再多一个。

 好不容易打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显而易见,军政处到时候会塞人?

 话语权这个东西。

 是绝对不会给家族和权贵子弟,毕竟已经拥有了常人所不能及的财富,再有兵和话语权,那就是请了一个太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