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29章、权争稍息,粮价顿起

江南借漕粮做的一点点小动作,经过长长运河的放大之后就形成了巨大的风波。

时间到了三月中旬,新到任的户部右侍郎汪应蛟当廷奏事。

“因今年漕船事多,京城已有传言今岁粮少,粮商闻风囤积居奇,恐怕粮价要大涨。臣以为,遮洋总改制在即,大赏奸猾,趁势为祸不可不惩治一番。臣奏请陛下降旨,令有司稽查各粮行,务令其仍平价售粮!”

“准。”

朱常洛先当廷同意了这个奏请,又说道:“商税厉行,商人店铺契税实缴之余,是不是仍受胥吏盘剥以致成本提高,这也不能不察。京城天子脚下,吏部、都察院应该留意这一点,否则只是严令粮商平价售粮,并无用处。”

江南那边如何面对皇帝的诸多安排还要看事情的发展,但此前他们的行动已经传导到了京城。

再加上朝廷开源之策从钞关、市舶、商税入手,最先感受到今年形势严苛的自然是商人。

在吏治得到改善之前,由于之前的惯性,商人不可能立即停止上下打点,契税则不敢顶着如今的风头仍旧成为典型。

他们要付出的成本更高了,再借着今年漕粮运抵京城途中事故颇多的风声,自然要涨价。

申时行和王锡爵看着皇帝:之前说不会让京城粮价大涨的,真有法子吗?

京城内外,人口数以百万计。

京城的粮店米行,背后的东主也成分复杂。

比如说宝和六店的东主是皇帝,还有不知道多少店产的东主是勋戚权贵,也有全国各地的大商。

李戴刚刚巧妙地拿回了一些部权,现在还主持着地方官员的补任事宜。

“其余不说,传告顺天府和各衙!蒙陛下圣恩,京官去年的勤职奖廉银剩余部分也都发了下去。若是不能上体圣心,休怪本官在地方官补任名单上再多考量一二了。”

这个隐隐的威胁,自然是外放出去。

不抽签了,请托说情的自然多,这也是一个要挟。

总而言之,皇帝说不能涨,那就不能涨!

某勋臣府上,管家愁眉苦脸,夫人怨气十足。

“兵卒不能用了,俸粮不能领了,如今一点小营生也做不下去了!妾身父母和兄长一家就靠那米店过活啊!”

“吵什么?还能让他们饿着?冒滥只是除了名册粮饷,没动京卫的屯田,难道你要老子去陛下面前闹?”

京营冒滥从来不只是名册上一些虚额每年该领的月粮那么简单,还有京营按制选拔兵源的京城附近诸卫的屯田。

现在没动那些田产,确实是对勋臣们的“法外开恩”。

可因为粮价一事也渐渐波及到了勋臣头上,终究让人心烦。

朱常洛那边,终于也有了开始通过密奏来弹劾的事情。

“先整理起来。”朱常洛只吩咐着,“再让厂卫那边暗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