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斯人皆去独悲戚(三)(第2页)
湛若水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业,成为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理学大宗,天下士子争入其门,门徒达4000多人。其学说在现在与王阳明并称为王湛之学。湛若水门徒众多,在朝廷中也有众多的门徒,而且他不是心学派,而是理学派,这就使得他的话更具有份量。
在湛若水上疏之后,翰林院、科道的言官们也纷纷上疏,请求对王守仁重新加以议功,徐阶、李春芳也上疏嘉靖,请求为王守仁复爵,李春芳在奏疏中称:夫功本自无前,奇计可以范后。
嘉靖面对举朝的祈请,也不得不令吏部会同科道、兵部,重新勘定王守仁当年之功。
无逸殿内,嘉靖正在批阅奏疏,最近的奏疏中多有说这些事情,嘉靖放下奏疏,对黄锦说道:“昔日湛若水学术颇与王文成不同,今日遗表上竟为他请求复爵,倒是有情义的。”
黄锦也笑着说道:“陛下,也许是二人惺惺相惜吧。”
湛若水是理学派,本来是一向和王守仁在学术上多有争论的,湛若水自己也曾经说过: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产也。
但是嘉靖可不相信这事情有这么巧合,湛若水虽然和王守仁在学术上争论,但是嘉靖是知道的,两个人经常在书信中辩论,又同时开办书院讲学,传授各自的哲学思想,双方切磋学术,互有攻守,但是这两人私下关系是非常不错的,湛若水在王守仁去世之后多次对王正亿加以照拂。
湛若水为王守仁说话,嘉靖是一点都不奇怪,但是湛若水上疏的时机这么精准,没有人在背后沟通,嘉靖是不相信的,所以嘉靖立即命黄锦和朱希孝详查此事。
这事很快就查出来了,李春芳和湛若水关系异常密切,嘉靖十年,李春芳中举人之后,在南京国子监读书,而当时的南京国子祭酒就正是湛若水,而且他们两人的关系还密切,李春芳登科录上都写着从南雍受业增城湛公、吉水欧阳公,在李春芳的老师排名中,湛若水还有比欧阳德更靠前,可见他们二人绝非是一般的师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