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347章 爵禄酬功君臣论
这次官军的斩获之多,是数十年来所未有的,而且是官军主动出塞迎敌,对于朝廷来说是大振国威的事情,自然是要予以赏赐的。
朱载坖一向重视军功封赏,而且对于封爵也毫不吝惜,这点阁部大臣是很清楚的,所以内阁在召集阁部重臣商量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征虏主帅要厚赏,虽然内阁没有明确说明应该怎么厚赏,但是暗示封爵的话内阁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其实内阁的意思就是给戚继光封爵,一来是从功劳来说,戚继光南征北讨,从倭寇到北虏,皆有非常亮眼的成绩,无论是积小功还是一大功,戚继光都算是有封爵的资格,更遑论戚继光是朱载坖的心腹爱将,这次有立下大功,朱载坖肯定也会对戚继光大加封赏的。
而且文官集团普遍对戚继光还是比较友善的,因为戚继光一向以儒将而为人所称道,不像李成梁等人,豪奢张扬,戚继光对于文官也比较尊重,是文官们很欣赏的那类武将。
所以内阁与兵部、礼部、吏部商量之后,上奏朱载坖,戚继光封伯,马芳、李成梁、李庭竹等,各赏赐有差,对于这个结果,朱载坖当然是极为不满的,御批道:所奏岂不令功臣寒心?将奏疏打回去要求礼部等重新拟定。
朱载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嫌封赏过薄,要求重赏,但是大臣们显然不这么看,礼部尚书赵贞吉当即上奏,认为朱载坖即位以来,厚待武将,滥施爵禄,非朝廷驭将之道,赵贞吉请求朱载坖重名节、惜名器,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保全这些武将,压抑其功,不让他们骄纵。
对于赵贞吉的上疏,朱载坖御批了很长一段话,朱载坖御批道:“朝廷爵以赏功,职以任能,诸将既为国立功,朕自当不吝爵禄之赏,至于其若张扬跋扈,朕自有法度,何言保全?朝廷既制律令,即当遵行,立功以赏,触律即罚,此朕所以驭将也,卿等勿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