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06章 太史欲来(第2页)

 刘备先是让刘封讲述了一遍他是如何正面击溃泰山军,生擒昌豨的。

 于是太史慈直接告别惋惜的孔融和眼馋的刘备,返回东莱去了。

 这可不是刘封在瞎说,真正重装长枪方阵兵训练起来可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最少起步也得是一、两年,而且哪有一上来就直接训练方阵的。

 没下文了。

 想到这里,太史慈忍不住开始动心了。

 刘备很快就回过神,说了几句官面话后,话锋一转,直奔主题:“传我令,徐盛营骁勇善战,冲坚毁锐,乃是我徐州精锐之师。今日特赐汝等酒肉,人尽有之。”

 尤其是太史慈,他当时可是接触过刘备本人的。

 这样的人,哪里是寒门能养的出来的。

 *************

 青州东莱郡黄县,太史慈府上。

 “而长枪阵非常累赘,而且缺乏侧翼和后方的保护,移动缓慢,转向迟钝。既害怕骑兵骚扰侧击,也非常害怕远程火力。尤其是现在部队装备很差,仅有皮甲护身,一旦遭遇强弓重弩,伤亡率一旦急速上升,长枪阵能不能坚持到接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刘封自然不能坑自己老爹,仔细讲解道:“首先,长枪兵首重训练,尤其是军纪,因为一人乱则乱一伍,一伍乱则乱一排,以此类推,枪阵崩解。”

 “这次能够打出如此强大的战果,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是昌豨轻敌,不识长枪方阵,贸然主动强冲我军枪阵,形同自杀。第二则是昌豨的泰山军没有多少远程火力,区区百十把猎弓,根本形不成威胁。最后一点就是,昌豨军完全没有同长枪方阵作战的经验,只会凭借血勇强行冲锋,伤亡居高不下。一旦士气衰退,很容易就形成了连锁反应,导致全军崩溃。”

 封建军事时代里,重装长枪方阵死灰复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游牧民族轻重弓骑兵的组合出现。

 归家之后,太史慈把事情告诉了他的母亲,其母极其失望,但也只能委婉道:“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伱孔北海妄称天下名士,竟还不如人家刘玄德有眼光!

 没想到,周教随后还取出了孔融的推荐信,信中盛赞刘玄德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建议太史慈不妨考虑一下,可去徐州看看。

 可即便如此欢喜雀跃,队伍却依旧没乱,士卒站在原地,虽有交头接耳之像,却没有乱窜之人,已经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军纪严明了。

 晚间,太史慈与其母商议。

 他却是不知,如果不是刘封提醒,刘备还真想不起他了。

 也没看见刘封有什么花钱的喜好啊。

 最后的委屈,自然是因为刘备没有地盘了。

 不过现在当然不一样,昌豨军两千人里都找不出五套铁甲,连人手一套皮甲都做不到,刘封的残次版长枪兵自然能大放异彩。

 最后才是开始阵型磨合,形成重装长枪方阵。

 只是想不到对方福分会如此之大,真是天上掉下个州牧来,硬是砸到他刘玄德的脑袋上了。

 在西方古典军事末尾期时,长枪方阵事实上已经被淘汰了。

 “父亲,唯有别驾有能力增强枪阵威力,以使枪阵可扬长避短。”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这短短一年,这待人赤诚,言谈亲切的刘玄德,竟成一州之牧了?

 他和刘备也算是老相识了,昔日相交,刘备就有招揽的想法,只是自己不愿而已。

 于是,糜竺离席拜倒:“使君何出此言?自使君来徐州后,数月之间,白土复有炊烟,贼寇已然俯首。此皆州牧之功,竺安能窃居其能?竺乃愚笨之人,亦知忠孝,愿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与大宴不同,家宴就随便了许多,没有上下关系,只序亲朋之谊。

 这时候,太史慈和母亲才明白了这次征辟的前因后果。

 “不敢当。”

 三国演义里说太史慈家境贫穷,孤儿寡母,可实际上太史家在当地可不是什么寒门,而是地地道道的豪强,有着大片的土地和产业。

 军中禁酒,又少肉食,今天不但有酒有肉,还有赏钱,自然人人欢欣鼓舞。

 这些都大大克制了长枪方阵的发挥,尤其是远程火力的兴起,比骑兵对方阵的威胁还要大上许多。

 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使得游牧民族的物资也多了起来,从而发挥出了重骑兵,并且提升了自身远程火力的强度。

 糜竺甚至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位公子封又有什么新想法了吗?

 这可是才刚给了几百万钱啊。

 现在对方刚一上任州牧,就如此郑重其事的派遣使节

前来征辟,不论是诚心还是知遇,都可以算得上是独一份了。

 糜竺定了定神,开口回应道:“公子有何吩咐,我糜家自然全力以赴。”

 就在他想等春暖花开,路途好走的时候动身出发前,家里居然来人征辟了。

 糜竺有些吃不住劲了,小的说也就罢了,大的也这么说,他如何还能安居坐席。

 这样一来,直接淘汰了称雄数百年的罗马方阵,逼迫拜占庭等农耕国家开始向重装长枪方阵+强弓劲弩+重骑兵的军事路线发展,让长枪方阵再次走上历史舞台,反过来又再次吊打了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