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06章 太史欲来(第3页)

 这样的刘备,太史慈是不可能会动心的,虽然觉得有些愧疚刘备的一片诚心,可太史慈还是想先去刘繇那里试试,不管怎么说,刘繇也在扬州已经有了两郡的地盘了。

 等到周教将刘备领兵援徐,随后又被前任使君陶公挽留,驻扎小沛,最后在陶公病逝之前,接任徐州的一番缘故详细描述了一遍。

 刘备和牵招低声讨论,唯有糜竺糜子仲老实的坐在原地,表情毫无变化,安坐如常。

 太史慈感动非常,对此深信不疑。

 这可算得上是前车之鉴了。

 可刘封却还是把主意打到了糜竺的身上,因为眼下,只有糜竺才有继续帮他壮大的力量。

 刘备带着刘封回城,一番庆功。

 太史慈心中不禁赞叹,昔日见那刘玄德,只觉得对方手臂过膝,耳垂厚重,是个有福分的人。

 随后还要训练体能,做到身披铁甲依旧不影响枪刺的力度和精准度。

 当日,太史家设宴款待使节。

 太史慈要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么一句夸赞,而是机会。

 “父亲,确实如此,不过长枪阵的弊端也是很多。”

 也不知道自家儿子是怎么练成的。

 太史慈正与刘备派遣来征辟他的周教闲聊。

 这就不得不让太史慈想入非非了,既然孔融表现的如此礼重于他,那自己若是能够展示才能,岂不是能够就此出人头地了?

 因此,杀入都昌之后,太史慈请求孔融给他数千兵马,他愿领之破敌。

 糜竺却是不知道,刘封这边烧钱的项目可太多了。

 太史慈刚开始时心中是又不忿又窃喜又委屈。

 同时还擅骑马,能突袭,骑射,有谋略,读经典,曾任本郡奏曹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汉末年豪强英杰。

 刘备主动发问,徐州乃是四战之地,三面环敌,除了北面琅琊有些山岭,其他地方皆是一马平川,可不就得靠士卒的人肉长城去抵挡入侵之敌吗?

 “谢方伯恩赏!”

 刘封所部三呼万胜,感谢刘备赏赐。

 这不怪太史慈想的多,他自辽东归来之后,母亲告诉他北海相孔融闻知其名,礼重其行,十分称奇,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的情况,同时还奉送赠礼作为致意。

 **************

 大宴结束之后,又举行了小型的家宴,仅仅只邀请了糜竺和牵招。

 刘封心里和糜家最大的合作,自然是钢铁军工企业。

 甚至还有一大堆的项目都没敢开启,担心资金链断裂,搞砸了全局,哪里会嫌钱多?

 刘封有心在这里和糜竺提一嘴,为以后的合作做铺垫。

 可没想到的是,来使竟然自称是徐州来使,刘备已经接任徐州牧,掌徐州五郡大事,想要以从事之礼征辟太史慈。

 刘封这话,可让在场三人又被惊到了。

 太史慈幡然醒悟,母亲说的真是金玉良言。

 这就没了?

 于是,太史慈做出了决定,打算听从母亲的话,打开太史家的府库粮仓,招揽游侠少年,一起前往郯城为刘备效力。

 “这长枪阵,威力竟如此之大?”

 结果自然是让太史慈大失所望,孔融不听其言,婉拒其请。

 可孔融就是不肯给,想给的刘备又没资格。

 听说前些天抄曹宏的家,搜索出了几百万钱的家产,曹豹他们上交了一半到国库,剩下的就给分了,其中也给了少主一份,足足几十万钱。

 刘封总结道:“所以长枪方阵只能成为军中的一个部分,却不能代替其他兵种。而且想要发挥长枪方阵的最大威力,恰恰需要许多其他兵种的辅助掩护。”

 “尔等为保徐州父老乡梓,浴血奋战,本牧十分欣慰,也为尔等高兴!”

 刘备在旁边满意的点头,帮腔道:“子仲,此子所言,也是备之肺腑。自入徐州以来,不过短短数月,却是风霜筚路,若是没有子仲相助,备如何能安坐此位?”

 而太史慈的母亲焦氏,更是惊喜莫名,心里还有些埋怨自家儿子,怎么都认识了州牧却还不知道主动投效呢?

 整个军事体系进入了封建时代早期,开始出现了重装步兵、强弓、弩兵和骑兵。

 虽然报捷的帛书上有清楚的叙述过经过,可刘备还

是喜欢听刘封再讲一遍。

 太史焦氏力劝太史慈接受征辟,不但要接受,而且要大张旗鼓,招募乡间少年健勇一起前往徐州,为刘备效力。

 这个年头,乡党的身份可是相当重要的纽带,甚至可以排到第一档位,哪怕起步低点,可太史慈自恃才能,不怕不能出头。

 <div class="contentadv">

 但太史慈的母亲太史焦氏却有不同看法,她的一句话让太史慈彻底下定了决心。

 牵招在旁看着,感动莫名,难怪我刘大哥做下好大的事业,这手推心入腹真已出神入化,比之昔日涿州时,又精进了许多。

 糜竺已经在刘备身上押了重注,现在看着刘备的行情蹭蹭上涨,哪怕是刘封又打算在他这里薅羊毛,他也是痛并快乐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