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去朝还乡(第2页)
见李善长俨然还没弄明白自己什么意思。
刘伯温有些着急开口道:“并非如此,就这两件事,在下所言有理,陛下所行更是有理。”
“在下与陛下之间的分歧无关朝政,更无私怨。”
“与陛下之所以诸多见解不同,乃是陛下眼光要远远高于在下。”
“前些日子陛下发售低价粮,适时不仅在下,詹尚书、宋学士、高夫子等人皆以为抛售国库存粮,于前线战事不利。”
“我等皆是以为朝廷介入民间商贾,不合天道。”
“然眼下看来,终究是我等杞人忧天。”
“半月过后便是秋收,国库存粮依旧能供应前线战事,丰沛无虞。”
“至于我等担忧朝廷介入民间商贾,会使后世之君假借此道,苛待百姓。”
“此一条便愈发不可能。”
“陛下只以朝廷出面设立商会,并无明令约束。这便是在商贾心中设置底线,让他们明白朝廷时刻关注他们一举一动,如此他们便也不敢夺民之利。”
语罢,刘伯温顿了一下,随即眸光郑重看向李善长继续道:“想来此次陛下于西南建造粮仓也会如抛售低价粮相同,陛下之才定能处置妥当。”
“你既如此想,为何方才于宫中还执意顶撞陛下?”
看着眉头紧皱,满脸不解的李善长。
刘伯温语调深沉,沉声开口道:“身为人臣,倘若在下看到隐患闭口不言,此便是失了臣子本分。”
“陛下诸多奇思本为兴国之举,只不过未竞之时,除陛下外无人知结果如何。”
“故而.....”
刘伯温深吸口气,脸上不舍也尽数消散,此刻甚至多了几分从容与坦然。
“善长兄,若在下继续留在朝中,非但不能为国裨益,为陛下臂助,反而还会拖陛下的后腿。”
“如此,在下实不该继续留在朝中。”
言至于此,李善长这才终于明白了过来。
刘伯温是觉自己才智浅薄,不能辅佐朱标。相反还会给朱标添乱。
可真要说的话,整个朝堂,诸多文臣。也只有他刘伯温精通商贾、民生这类的杂学,也唯有他刘伯温能与朱标就这些问题商议一二。
眼下刘伯温因才学浅薄,难以辅助朱标心生惭愧,故而离朝。
那他李善长等人岂不是恬不知耻,继续留在朝中也不过是想攀附明君,名垂后世?
“伯温啊,你所言我自是明白。可商贾之法唯你可与陛下对谈。”
“若你离去.....”
“善长兄无需在意。”
刘伯温表情温和,继续说道:“正因在下略微熟悉些杂学,因此陛下所立之策,在下才多有顶撞。”
“反观善长兄不熟商贾之法,不通杂学,岂不恰好为陛下所用,岂不是正好能全力施行陛下交代下来的每一件差事?”
车驾不停,直抵刘伯温府前。
待马车停下之时,刘伯温故作随意,玩笑说道:“在下孤星坐命,佛德浅陋不能侍奉明君。”
“唯望善长兄能为国朝鞠躬尽瘁,尽忠竭力。”
刘伯温伸出双手攥住李善长的手臂,微微用力。
继而压低嗓音,语调也格外郑重说道:“善长兄也无需担忧,陛下并非刻薄寡恩之君,善长兄留任京师,身后之荣自是千古无二。”
语罢,刘伯温拱手行礼,随即便也朝自家府邸走去。
而看着刘伯温头也不回的背影,李善长也是明白,这老东西俨然是下定决心要去国离朝,即便他如何劝说也都是无济于事。
当看到刘伯温踏入府门后,转身冲自己颔首微笑。
李善长也不再纠结,随即双手合礼,道了声保重便径直离开。
没办法!
刘伯温离京并非是与朱标有所嫌隙,更非这对君臣不能相容。
实在是刘伯温因自己学浅心生惭愧,不能侍君。
想要让刘伯温继续留在朝中恐怕也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找个精通商贾、民生这类杂学的师父,好好教授刘伯温。
只要刘伯温与朱标见识到了同等地步,那自然就没有什么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