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回 童年的蝉声之二:外尔(2)(第3页)
我们扫墓在清明前,学校有专门负责的老师打听好天气情况,然后组织开展。但是,提前一周左右学校就发出了通知,让孩子们准备好了水和食物,扫墓当天是在外面解决午饭的,那时没有这么条件好,更没有好多的饭馆,所以水和食物要自己带好。这样的情形现在的孩子很向往了,可是那时我们都是走着去烈士陵园的,因为学校没有那么阔气,雇不起大汽车,就只有委屈学生了。我们班的学生也有生活富裕和较差的分别,那些富裕的孩子带午餐肉、汽水,还有饼干之类的各种零食。而像我这样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孩子就只有带干馍馍或者红薯、熟土豆之类的,水也不是饮料或者矿泉水,就是一个军用水壶里装满的开水而已。我的家连面包都买不起。
我初三那年的三月中旬,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了,开学之后,我们就开始盼着去扫墓了。这时候已经是王波转学来了,是他带着我们开始喜爱足球运动。我记得每天放学之后我们在学校外稍微潜伏半小时,等学校门卫撤了,我们再悄悄的翻墙头进入学校,在初中部楼前的那个很大的足球场踢足球。但是春天地面很泥泞,我们踢足球有点少了,所以就盼着天气赶快热起来,让地面干一点,我们又可以继续在足球场上疯玩了。
但是,天气却越来越不配合我们的想法。开始成天的下着连绵的细雨,地面的积雪在雨水中慢慢的消融着,足球场上根本不能踢足球。
眼看着清明节快到了,气候很反常,因为白天很热,所以树叶已经开始泛绿,春天的景象很明显了。但是一冬天下的雪还在城市中的很多角落里,融化的积雪汇成了黑色的“小溪”,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中流淌。我们这里独具特色的春天每年都这样,是很难过的一个季节。
快要扫墓的时候,难得有了一个好天气。王波在下午的第二节自习课上就开始招募踢球的人,最终召集了十几个男生。放学后,我们仍然躲在学校门外的那个军区大院里,看着门卫尽职尽责的守着校门。半个小时左右,全校的师生差不多走干净了。我们从军区大院的一堵矮墙处翻进学校,在足球场很快分成了两拨,属于我们的活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