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万古青天一株柳

第1140章 学术皇帝的诞生

 此时,云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点了点头,而后微微一躬身,终于开口:“刘老师好。” 

 不乏礼貌,毫无尊敬。 

 刘浏不傻,赶紧说着,“小卿总,其实,我们年纪相仿,差不了几岁,都是年轻人,以后你就叫我老刘就好。” 

 好吧,跪都跪了,还清高个屁! 

 貌似面前这小王八蛋对他的态度很是满意,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而后侧了侧身子, 

 “刘哥客气了,叫我小卿就是,进来说话吧。” 

 刘浏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至少在初步的接触中,没有完全搞砸。 

 一进入实验室,刘浏就感受到了金钱的魅力。 

 实验室空间硕大无比就不说了,那些真皮沙发、奢华冰箱这种不应该出现在实验室里的东西也不提了。 

 让刘浏流下口水的,是实验室里满满当当全是国内外最新的仪器,甚至有些设备他都叫不上名字来。 

 一个字,贵! 

 两个字,稀罕! 

 三个字,很值钱! 

 四个字,壕无人性! 

 不过他还是记得正事的。 

 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实验记录,刘浏笑了笑,“三氯氢硅歧化通过精馏以塔釜解析的方式提高硅烷纯度的实验,我成功的复现了你的数据,证明了你的理论是正确的。” 

 投名状,是要纳的。 

 卿云接过实验记录,他的目光在数据上快速扫过,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他的手指在记录本上轻轻弹了弹,然后喟叹了一声:“总算有个不那么笨的了。” 

 好吧,这事他就是故意的。 

 折腾那些实验室二十来天,不为什么,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人设,提升自己的科研地位。 

 即使有国之重器泰斗人物陈一权站在他身后,即使有科研经费做武器,但卿云想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统治力,还是痴心妄想。 

 科研,有黄金年龄,科研,有天纵奇才,科研,有少年英雄…… 

 但是,科研地位,就得讲宗门关系、论资排辈和比拼谁胡子更白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他怎么解释他的学术功底? 

 没人是傻子,解释不通,别人只会认为这是资本的力量,有大佬或者大佬们在金钱的魔力下甘愿为他做嫁衣。 

 如此,怎能服众? 

 怎么办? 

 只能多管齐下。 

 天才人设、肝帝人设是少不了的。 

 而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不停地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用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来让别人麻木,从而闭嘴。 

 所以,这个实验,如果没有刘浏来帮他证明,他也会在最后点醒那个便宜八师兄沈俊。 

 但刘浏复现出来了更好,省了他不少的事。 

 而那边的刘浏却被卿云的评价给弄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知道自己在卿云心中的形象还有待提高。 

 虽然卿云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轻佻,但刘浏能感觉到卿云话语中的满意。 

 好吧,确实有点戳肺管子,但想起这个实验十来个实验室都没法复现,刘浏也不得不承认,这牲口是有资格这么说的。 

 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卿云给了一个他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刘浏决定不再纠结于卿云的评价,而是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 

 就当听了王八念经一般。 

 卿云似乎没有注意到刘浏的心理戏,他随手扔给刘浏一个记录本,“把现在质谱仪上的参数记录一下,” 

 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命令的口吻,同时指着实验室中的其他几台机器, 

 “同时记录那些参数,我需要你同时处理。” 

 刘浏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感觉自己像是被当成了实验室的杂工。 

 但他也清楚是什么原因。 

 他迟迟不去找卿云,估计是把这位小爷给得罪了,现在给自己气受呢。 

 要是放在以前,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他得罪的人还少了? 

 但此刻窥见卿云实力的一星半点后,刘浏觉得该服软还是得服软。 

 科研这玩意儿,讲天赋,也讲经费。 

 一个拥有绝对天赋的少年,在没有经费的约束限制下,且还有一堆大佬给他打下手的情况下,未来的成就有多离谱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风骨算个屁,这个时候讲风骨纯属脑残。 

 赶紧抱着这条显然很是粗壮的大腿,保证自己科研经费无忧才是正理。 

 刘浏老老实实的做着一切,如同当年在实验室给导师做牛马一般继续做着牛马。 

 他开始认真地记录下每一项参数,尽管这些工作对于他来说有些枯燥,但他知道,这是了解卿云实验流程的最好机会。 

 卿云似乎对刘浏的服从感到满意,他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切割着多晶硅,全神贯注。 

 刘浏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卿云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让他敬

佩。 

 那一手的硅切割,没有二十年的功夫,是做不到这么行云流水的。 

 这货难道是什么先天圣体不成? 

 半个小时后,卿云再次扔给刘浏一堆数据,“你整理一下,这几天形成一篇论文发了。” 

 刘浏接过来看了看,很是无语的望着他:“这……都是工艺流程参数啊。” 

 他其实很想骂一句,这篇论文的科研意义何在?创新点在哪? 

 卿云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头也不回地说着, 

 “意义在于标准,以后国内统一按照这个测试方法来测试。” 

 刘浏闻言愣了一下。 

 他想说,好大的脸!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 

 这货确实脸大。 

 听说国内只要是有名有姓的实验室,都接受了炎黄集团和国家共同发起的半导体发展基金的资助。 

 虽然这只基金是由国资委下属的央企中金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执行管理事务,能保证最大的公平性。 

 但是,炎黄集团是最大的出资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小卿总在避嫌,也避免落人口实。 

 此时,卿云抬起头来,望着刘浏郑重的说道,“对了,发《材料科学与工艺》,不要发其他的地方。” 

 刘浏闻言顿时呆了,他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份期刊是什么,而后不确定的问着,“北核?四区?这是什么操作?” 

 卿云解释了一句,“那是工信部和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 

 说到这里,他嗤笑了一声,“我们华国的标准,发国际上去做什么?让他们学吗?” 

 别的不说,至少在氯碱工业体系下的多晶硅制备路径,他便是这个世界的王。 

 不过这话,把刘浏也是呛得说不出话来。 

 他不傻,他的专业也是这方面的,所以他很清楚,卿云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是领先世界的。 

 但是……四区…… 

 刘浏的脸都红了起来。 

 他想说,这人,他丢不起! 

 他读博那会儿,要是敢发四区的文章,腿都要被导师给打断的。 

 卿云乜了他一眼,“怎么,觉得四区丢人?” 

 好吧,要不是蜀大的《susmat》或者华亭交大的《nano-micro Letters》此时还没创立,他也是不想发在四区这个位置上的。 

 多少确实有点丢人了。 

 但很可惜,此刻排在《材料科学与工艺》前面的两个国内期刊《材料工程》和《材料导报》,也不过是三区,而且都有商业公司的背景,他懒得去掺和。 

 《材料科学与工艺》烂是确实烂了点,却是根正苗红的国家部属期刊,也适合发布这种标准。 

 何况…… 

 他淡淡的说道,“我们把它抬到一区不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