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仁恕之道与军权(第2页)
“说的好!”李放鼓掌笑道,然后他反问道,“那你大宋已历四帝,国内承平,你为何还要牢牢将军权握在手中?”
李放这句话直击赵祯的心底。
从赵匡胤立国开始,北宋的皇帝就始终没什么安全感。
毕竟五代之时,士卒稍有不顺意,便裹挟着主帅造反。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各个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代明君柴荣,亦是免不了被他赵匡胤篡了江山。
谁又能保证宋朝不是下一个后周呢?
为了保住自家基业,几代北宋皇帝绞尽脑汁限制自家军队,始终保证调动军队的权力牢牢握在皇帝手中。
远程作战,皇帝也要遥控指挥,教前线的将领按阵图打仗。
哪怕败了,也比兵权落入他人之手要强。
这种情况,赵祯已经习惯了,李放如今一问,他才恍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你们北宋的整个顶层权力设计,无不是为了你这个皇帝服务。看似赵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但始终这天下还是姓赵。日后靖康之时,满朝公卿,宰相大臣,赵佶说换谁换谁,说贬谁就贬谁,皇帝集权莫过于此,谈什么仁恕?权术还差不多!”
李放的话有些刺耳,赵祯听了脸色有些苍白。
当了近十年的傀儡皇帝,赵祯虽然没有实际接触过权力。
但在刘娥的言传身教下,他多少也摸到了些北宋一朝的运行规律。
这才能在刘娥死后抓住权力。
只是一直以来,他都身处此山之中,如何得见群山之貌?
他一心以仁王圣君的目标要求自己,但却从未意识到,如果自己想,他可以完全无缝转变为一个独裁的暴君。
实际上,历史中他已经这么做了。
当他决定废后之时,朝野反对,他第二天便把范仲淹等反对声最大的官员外调。
这难道不是一种独裁吗?
“为何你赵官家能坐稳皇位?不是因为你是什么仁宗,而是因为你手中握着宋国最精锐的禁军!”李放做出了最后的定论。
一旁的曹髦听着李放的论述,听的有些迷糊,以他的思维来看,大概就是赵祯手握全国最精锐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