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牧奴(第3页)
朱墩见姜瑜动嘴,也跟着开吃起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姜瑜咽下一口肉,含混不清地说道:“信使说不完全,到底聚了多少人,你慢慢说。”
“将军慢些,慢些。”郑才满脸笑意。
“我刚才看这谷中之人,尽皆肌瘦,吩咐士卒,吃剩的粮食一粒不留,全部熬成粥,让所有人都分上一碗。”
“那明天怎么办?”
“郑参军放心,我从权公那里,多要了一个月的军粮,明日,你们自去仓中领取便可。”
朱墩也适时插话道:“我们这次可不是白来的,一个月的粮草,又带了一千匹好马,我看都能上战阵,还有矛槊千余,弓五百副,甲胄更是无算,就是旧了些,装备你这些兵,也足够了。”
“哦,箭矢,箭矢不好弄,将军回去必有办法。”
“好话都让你一个人说完了!”姜瑜笑骂一声,又把粮食、军械之事简要说了一遍。
引得郑、段二人大呼高明。
段索兴奋地说道:“将军,这个山谷,已经聚集了五千余人,你别看他们瘦弱,都是我们挨个筛选过的,只是饥饿而已,吃上几顿饱饭,冲阵固然不行,作为轻骑从旁掠阵一点问题都没有。”
“就这五千人,还是我们控制的结果,唉,这渭北山坳里,吃不上饭的人,实在太多了。”
郑才说完,感叹一声,未到北地之前,他着实不能理解为何北方会遭胡人肆虐至此,直到南、北都见识过了,现在的他,逐渐开始有了些细微想法。
一时间,帐内诸人,心中也都有些异样,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山上山下差距着实有些大了。
“郑参军,你详细说说吧。”
“唯!”
郑才起身,对着姜瑜一礼,开始缓缓讲述。
“总的来说,这些牧奴大都是陛下扫灭诸国后,从各地逼迁而来的,燕人、代人、匈奴人、凉州人、仇池人……还有我听闻过的所有部族,都能从这里找到,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还有很多孤儿,根本说不清自己从何而来,是何部族。
人离乡贱,更不用说逼迁路上,几乎所有随身之物都被搜刮的一干二净,到了这个地方,又要从头开始,一穷二白,好些人最终也只能卖身于富户,做个牧奴,有口饭吃罢了。
剩下的一部分,倒是没有卖身,但淝水战前,也被附近屯军欺压,更加困苦,战后,听闻好些军队没有回来,这帮人竟然比得胜的晋人还高兴。
庙堂只把他们当做必须要缓慢吃掉的食物,哪里会有人会替他们张目,如凉州人、燕国人,他们,或者他们的上一辈,原本在家乡大都是务农为生,来到此处却又要倒退回去,放牧为生,心中如何能不恨。
更不用说,妻离子散之类的凄惨事,比比皆是,闻者落泪啊。”
郑才说完,帐内变得异常安静,这就是秦国,或者说,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复杂、不公、残酷,让人无奈又不得不面对,有人在长安城里夜夜笙歌,有人在此食不果腹。
“将军!将军!……”
突然,帐外传来很多人的呼喊声,一开始各种语言,各种口音都有,但渐渐地汇成一句话。
姜瑜起身,大步走出营帐。
“将军,他们非要前来叩拜,拦不住……”
姜瑜摆手打断亲卫,上前几步,几乎贴近最前排的人,大声说道:“诸位!
吾乃鹰扬将军姜瑜!我今日来此,是来征兵的,漂亮话我一句都不会多说!”
姜瑜继续大声嘶吼:“当兵吃粮,只要诸位愿意为我征战,愿意听从我的号令,明日,一人先发粮十斤,此后每日,我保你们吃上饱饭!
战时之赏赐,我亦不会短缺!
现在!先去喝上一碗粥,不管稀稠,每个人都一样!”
姜瑜大致心算一下,他们军粮本来就优厚,原本一个月三千人的粮食,现在发出去一部分,应该能让这些人再吃上十天,自己回去想办法买入一些粮食,应该足够拖到即将到来的征战了。
随着姜瑜说完,前面的人群,不停往后面传话,相互之间还互相翻译,人群轰然起来,前面人闷头跪拜后站起离开,后面人也跟着有样学样,如同麦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