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出征河东

 总归是越不受宠的儿子,越是想得多些。 

 “姜将军,孤并无多少军阵经验,沙场之上的事情,汝能在御前请缨,自然有自己的想法,这些事,汝晚些自去寻左将军,与他谈一谈,必能有所收获。” 

 苻熙还是谦虚了,秦国攻略襄阳之前,苻坚曾派他督军南伐,曾经从桓冲手里夺取新野,虽然主要是因为晋军突发瘟疫的缘故,但也不能说他不知兵,相反,此人是比较谨慎的。 

 “都督有命,末将自然遵从,末将此来,主要是请都督赐下讨贼方略,大河横贯,战事一起,唯恐横生枝节。” 

 姜瑜也表现得很是谦卑,使持节的都督,河东方向,军政诸项适宜,一手在握,甚至可以不经过庙堂,直接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姜瑜的官阶,恰好在这个界限上。 

 就算是为了战时能少些掣肘,他也必须来搞好关系。 

 “钜鹿公久镇蒲坂,可有说什么?” 

 “回都督,出征在即,钜鹿公事务繁忙,瑜只是讨要了一批军械,好去招收渭北牧奴,用来辅助作战,并未与末将有过多言语。” 

 “嗯,渭北牧奴之事,孤与你将令,能召多少,便召多少,古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苻熙停顿了一下,又问道:“不知将军能将兵多少?” 

 “启禀都督,末将以为,将兵多少,还是要看军中组织如何。 

 淝水之时,面对数万毫无组织的溃军,若不是赵都统,末将单枪匹马,溃军又大多失去组织,又时间紧迫,将兵一千,就已是极限了,眼下,略微有了一些部众和带兵心得,但士卒超过一万,末将也只会手忙脚乱。 

 以末将经历过的几次战事来看,末将更倾向于兵在精而不在多,精锐之师虽然难以养成,但在战时,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反而弱兵太多,初看气势磅礴,但若是指挥不畅,一旦有失,就是天崩地裂的结局。” 

 姜瑜又展示出他的大胆,明显是在说淝水之战。 

 彼时苻熙虽然身在项城,并未直接参战,但他亲眼目睹项城的几十万大军是闻听淝水大败后,在一两日间跑个精光,当然明白姜瑜所言非虚。 

 苻熙听完,看了几眼姜瑜,知道再说下去,难免会有指斥乘舆之嫌,遂岔开话题道。 

 “并州形势,太原有骠骑将军镇守,贼子必不敢轻易北上,你只要守住大河,不使其西窜,就是大功一件,等吾等跟随钜鹿公扫灭慕容泓后,自有余力取那贼子项上人头。” 

 “末将省得,都督还有何吩咐?” 

 “慕容冲,不能活着回到长安。” 

 苻熙说这句话的时候,和权翼、苻方是一样的神情。 

 “末将明白!” 

 苻坚昨夜的一系列表现,让稍微有心的,都不能容得慕容冲再进长安了。 

 二人又是东拉西扯一阵,不为别的,只为相互熟悉,增进感情。 

 眼看都快聊到《春秋》了,姜瑜只能收回话题,在座中拱手相问。 

 “都督,几处议定的战场,河东离长安最远,末将还要去招揽渭北牧奴,依照钜鹿公之意,大军准备尚需几日,末将想先行出发,您看是否可行?” 

 “闻听将军奋勇当先之意,本督心中只有欣喜,哪里会有阻拦的道理,将军准备得当,就先出发吧。” 

 苻熙起身离座,上前握住姜瑜的双手,诚恳说道:“将军,孤从来不曾因为年幼而看轻过你,纵观你的功绩,你是能为常人所不能为的。 

 若非出征在即,孤必然是要与将军置酒言欢的。 

 河东,就交给你了,若事有紧急,君可自决,事后报备行台即可。” 

 “瑜多谢都督抬爱,也请殿下保重!” 

 姜瑜回到大营,已经是傍晚时分。 

 大营内一片忙碌景象,三千精骑,想要出征,也不是那么容易。 

 杨贵已经将配发给他们的所有军械都领了回来,朱墩已经从营中挑选出最强壮的百余匹马,披上马甲,在营内不大的校场上操练起来。 

 见姜瑜回来,朱墩、赵焕和几个校尉也跟着进帐。 

 “安民,你也进来。” 

 姜瑜招呼来了没有几日的邵安民,此时也正带着频阳县中跟来的百余精壮在准备出征物资。 

 “赵焕,你先说说粮草之事。” 

 “禀将军,有权公文书,粮草支取十分顺利。 

 尚书台之意,让我军直接去冯翊郡中仓储调取粮食,这样离得近些,也能省去许多运输损耗,运输粮草的民夫,也可直接从冯翊郡就近征集,至于之后的事情,就要看我军渡河后,去向何方了。” 

 “嗯,你为司马,粮草后勤之事,你全权负责就是。” 

 “诸位,对于此战,我有些想法,先说一说,大家听过后再做议论。” 

 姜瑜起身,拿出一块自己前几日凭着记忆绘制的简略地图,展开在案上,让众人围在边上,而后开始指着地图讲述起来。 

 “军报是五日前河东太守发出的,慕容冲自平阳起兵,说是聚兵两万余人,但此人做平阳郡太守已逾十年,肯定是有些根基的,恐怕其麾下人数还会持续增加,我们将要面对的,必是强敌,这一点,大家要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