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邢奴

汉武帝元鼎三年,天水得名,以平襄为治所,东汉时改治冀县,西晋时又移治上邽,天水郡治渐次东移,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陇西胡人对汉地的压迫。

 

天水姜氏,自迁入秦州始便在冀县,姜维之父姜冏,曾经是天水郡功曹,逢羌、戎叛乱,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参本郡军事。

 

姜维二十六岁那年,诸葛亮兵出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接连反魏附蜀,关中震动,引得时任天水太守马遵大疑本地豪族,姜维无奈之下引下属投奔蜀汉。

 

姜维归汉以后,尤其是打出一些名堂以后,天水姜氏自然被魏国官方列为重点打压对象,晋国移天水治所到上邽之时,被强制迁移,终魏、晋两朝,天水姜氏几乎没有人能被授官。

 

虽然已经过去百余年,此时在冀城南、渭水边,就着篝火,一边喝马肉汤一边继续讲三国故事的姜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而今夜,因为在冀城,姜瑜稍微跳了一些进度,让姜维提前出场。

 

之前在长安、在河东之时,姜瑜不好在军中明目张胆地塑造个人权威,现在回了秦州,他倒是无所顾忌起来,大概是因为所有人,都开始无所顾忌了。

 

“老将军可识得天水姜伯约?”

 

彼时的赵云早就是天下名将,但就算是千年后的我们,也会被这一句礼貌而又不卑不亢的问候语所打动,又何况姜瑜身边的将士们呢。

 

“好一个英武不凡的少年将军啊,要是能跟随丞相兴复汉室就好了……”

 

听到姜维既能识破诸葛亮的计策,又能与赵云大战数个回合而不落下风,有士卒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又抬头偷瞄自家将军。

 

诸葛亮是什么人,赵云又是什么人,在这些已经经历过战场的士卒们看来,那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一个算无遗策,一个从无败绩。

 

他们或许不知道,就连苻坚,将王猛比作诸葛亮,暗喻自己是刘备时,都有几分心虚的。

 

此时,也怪不得场下士卒开始亢奋,自关云长死后,英雄迟暮,桃园结义之兄弟接连故去,蜀汉压抑至极,故事已经好久没有精彩过了。

 

三国的故事,对士卒们的影响力,比姜瑜想象的,要大上许多。

 

此前讲到关云长之死时,在场之人竟然无一不落泪,有些胡人,当场掏出匕首就往自己脸上划了几道血印,所谓以明血诚尔。

 

参与过淝水之战的士卒,由是更恨江东,军中唯一的南人——郑才,郑参军,那几日里,也躲在营帐中,不太敢公然露面。

 

就在姜瑜滔滔不绝,周围秦军如痴如醉,看向自家将军的眼神愈发崇拜之时,冀县城楼上的邢奴,却是心乱如麻,侧前方的姚详更是不住地左右张望。

 

“邢奴,叔祖久不归城,城下……城下又是这般景象,你说,该当如何呀!”

 

一片低沉的啜泣声中,姚详终于忍耐不住,满脸苦色,回头发问道。

 

“将军不慎落败,城外又是这般哭声,城中士气已然丧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这股秦人又这样厉害,冀城,我们受不住的。”

 

邢奴终于大起胆子,将思前想后,心中揣了半日的想法说了出来。

 

“公子,不如……不如趁夜弃了冀城,去寻找将军吧,若将军问起,一切责任在我!”

 

姚硕德出城之前,虽然让他为主,但姚氏宗室面前,他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奴仆,如何敢自专。

 

“你知道小叔祖在哪里吗?”

 

相比性格跳脱的姚训,姚详其人要沉稳许多,但此前毕竟只是在长安厮混,没有上过战场,缺乏历练。

 

邢奴见姚详并没有直接反对,继续说道。

 

“老奴向公子保证,我必然能找到将军,汉人说狡猾的兔子会有三个巢穴,我跟随将军,在陇西这么些年,总是有一些安身之处的。

 

将军的志向如同岩石般坚定,一次失败,不会让他变得怯懦,将军必然会躲藏起来,等待机会。”

 

冀城,冀城,姚详如何不知白天的大败之后,冀城根本就守不住,冀城曾经为郡治,这也使得其城池比较宽大,撤去治所已经百余年,县中财力根本无力维护,年久失修,甚至有几处城墙只是薄薄的一层夯土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