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走遍万水千山郦道元(第3页)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他多次遭到元某爪牙的跟踪和威胁,但他毫不退缩。有一次,他险些被元某的人抓住,好在他机智地躲进了一个小巷,才逃过一劫。
“站住!你到底是何人,为何一直在这打听事儿?”元某的爪牙大声呵斥。
郦道元佯装害怕:“大哥,我就是个普通百姓,家里地被占了,日子过不下去,想找点活儿干,听大伙说这儿事儿多,就来问问。”待爪牙离开,他才长舒一口气,继续自己的调查。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郦道元将宗室贵族的罪行一一查实。在朝堂之上,他慷慨陈词,列举出元某的种种恶行,要求依法严惩。
“陛下,元某强占民田,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居无定所。为了扩建自家的园林,他强行驱赶村民,烧毁房屋;在那片强占的土地上,原本肥沃的农田如今荒废,百姓们辛苦积攒的家业毁于一旦。其恶行累累,国法难容,必须严惩以正朝纲,还百姓公道!”郦道元义正言辞,情绪激动,眼中满是愤怒与正义。
皇帝见状,也不得不下令惩处。这件事让郦道元声名远扬,百姓们对他称赞有加,但也让他在权贵阶层中树敌众多。
后来,郦道元被派往鲁阳郡担任太守。鲁阳郡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郦道元到任后,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发现当地水利设施陈旧,农田灌溉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于是,他决定兴修水利工程。他亲自勘察地形,规划水渠的走向。在施工过程中,他经常到现场监督,与工匠们一起劳作。
一开始,工匠们对他这个太守亲自参与劳作感到惊讶,但看到郦道元认真的态度,都深受鼓舞。
“太守,您怎么亲自来了,这活儿我们干就行。”一位工匠说道。
郦道元笑着回应:“这水利工程关乎大家生计,我怎能置身事外,大伙一起干,也能早日完工。我看这地基得打得再深些,才能稳固,大家觉得呢?”
工匠们纷纷点头,“太守说得对,我们这就照着做。”
百姓们看到太守如此尽心尽力,也纷纷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但在工程进行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郦道元四处奔走,向上级申请资金,同时发动当地的富户捐款。有一些富户不愿意捐款,郦道元便亲自上门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张员外,这水利工程一旦建成,不仅能让农田丰收,咱鲁阳郡的百姓生活也好起来,您看能否出份力?这工程建成后,您家的农田灌溉也更有保障,往后年年都能有好收成。”郦道元诚恳地说。
张员外面露难色:“太守,我这手头也不宽裕啊。最近生意上亏了些钱,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银子。”
郦道元耐心劝道:“张员外,您在鲁阳郡德高望重,这工程成了,往后受益的是咱全郡的人,您的善举大伙也都会记在心里。要不这样,您先捐一部分,剩下的等工程完工后,您收成好了再补上。而且,工程完工后,郡里的商业也会跟着繁荣起来,您的生意说不定也能借此机会翻身。”
经过他的努力,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条新的水渠建成了,清澈的河水引入农田,干涸的土地得到了灌溉。
郦道元还向当地百姓宣传先进的农业技术。他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为大家讲解如何选种、施肥、防治病虫害。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承诺给予一定的奖励。
“乡亲们,这新的选种方法能让庄稼长得更壮实,收成更好,大家不妨试试。开垦荒地还有奖励,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这新种子耐旱抗虫,种下去能省不少心。施肥也有讲究,不同的庄稼要用不同的肥料,用量也得把控好。”郦道元热情地向大家介绍。
老农也在一旁补充:“大伙听太守的没错,我种了一辈子地,这些方法都是经过验证的。按照太守说的做,准没错。”
在他的努力下,鲁阳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着改善,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足起来。然而,郦道元的改革触动了一些地方豪强的利益,他们对郦道元恨之入骨,与之前在京城得罪的权贵们勾结起来,伺机报复。
在一次外出巡查时,郦道元遭到了敌人的埋伏。面对重重包围,他毫不畏惧,手持长剑,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的随从们纷纷战死,他自己也身负重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奋力拼杀,试图突出重围。在战斗中,他的长剑折断了,但他依然捡起地上的石头,向敌人砸去。
“狗贼,今日就算拼了性命,也不会让你们得逞!我为百姓做事,无愧于心,你们这些恶徒,必将受到惩处!”郦道元怒吼道。
最终,郦道元倒在了血泊之中,一代英才就此陨落。但他留下的《水经注》,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研究古代地理、历史、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